发电机是为电气系统提供备用电源的重要设备。它们可用于各种应用中,包括建筑物、基础设施和工业设施。
建筑物中的发电机
在建筑物中,发电机通常用于为以下应用提供备用电源:
- 照明
- 电梯
- 消防泵
- 医疗设备
- 数据中心
在断电的情况下,发电机可确保这些关键系统继续运行,从而保护生命、财产和业务。
发电机类型
有不同类型的发电机适用于建筑物,包括:
- 柴油发电机:柴油发电机可靠且耐用,但它们会产生噪音和排放。
- 天然气发电机:天然气发电机比柴油发电机清洁,但它们可能会更贵。
- 汽油发电机:汽油发电机体积小且价格便宜,但它们不适合长期使用。
- 太阳能发电机:太阳能发电机利用太阳能发电,但它们可能在阴天或晚上不可靠。
发电机尺寸
发电机的尺寸取决于建筑物的电力需求。因素包括:
- 建筑面积
- 使用的电器类型
- 同时使用的电器数量
基础设施中的发电机
在基础设施中,发电机用于为以下应用提供备用电源:
- 交通信号灯
- 泵站
- 通信系统
- 应急响应中心
- 水处理设施
在关键基础设施中,发电机可确保在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下这些系统继续运行。这对于保护公共安全和经济至关重要。
发电机类型
基础设施中使用的发电机类型与建筑物中使用的类型相同。基础设施发电机通常更大,因为它们需要为更大的区域供电。
发电机尺寸
基础设施发电机的尺寸根据特定应用的需求而有所不同。因素包括:
- 受供电区域的大小
- 所需供电的设备类型
- 同时使用的设备数量
发电机的可靠性和弹性
发电机是维持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可靠性和弹性的关键部件。它们可确保在断电的情况下关键系统继续运行,从而保护生命、财产和业务。通过选择正确的发电机类型和尺寸,可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为重要服务提供可靠的备用电源。
结论
发电机在建筑和基础设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供可靠性和弹性。通过为关键系统提供备用电源,它们有助于保护生命、财产和业务,并在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下维持重要服务。
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指哪些?
1.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通过利用地下水资源的稳定温度来实现建筑的制冷和供暖。
这种系统在适宜的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
2. 污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利用废水中的热量来进行建筑的制冷和供暖,实现了能源的再利用,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3. 太阳能光电的应用:通过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建筑提供电力。
这种应用在建筑领域越来越普遍,有助于减少建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4. 太阳能光热的应用:通过安装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用于建筑的供暖和热水。
这种应用在寒冷地区尤为重要,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5. 风能的应用:在适宜的地区,可以通过安装风力发电机,利用风能转化为电能,为建筑提供电力。
这种应用有助于减少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也能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6. 地热能的应用:利用地球内部的热能来实现建筑的供暖和制冷。
这种应用在地质条件适宜的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7. 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应用:通过吸收外部空气中的热量来实现建筑的制冷和供暖。
这种系统在气候适宜的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
永磁发电机好还是普通发电机好
对于永磁发电机<!–与普通发电机的选择,实际上取决于具体的应用环境。
例如,如果在高海拔、低温或高温等极端条件下,永磁发电机<!–可能展现出更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是其优势所在。
然而,对于一般家庭使用,普通发电机<!–可能更具经济性。
理解这两种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关键。
电动机,用M表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而发电机,用G代表,则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主要设备。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与转子磁场交互作用产生驱动力矩。
而发电机则是通过转动转子线圈产生电动势,实现能量转换。
在成本和维护方面,永磁发电机<!–由于采用了永磁体,其稳定性高,但价格和维护成本也相应增加,对于家庭使用并不总是最优选择。
相比之下,普通发电机<!–的价格更为亲民,更适合日常家庭使用,尽管其性能可能略逊于永磁发电机,但足以满足大多数家庭的需求。
总结来说,选择哪种发电机,应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权衡。
在特殊环境需求下,永磁发电机<!–可能是首选;而对于普通家庭,普通发电机<!–的经济性则是关键考虑因素。
对建筑节能的几点看法?
本文从资源回收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纸建筑三个方面说明了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介绍了中国建筑能耗基本情况,并论述了墙体节能、门窗节能、屋面节能、利用太阳能、夜间通风五种节能途径。
关键词:新能源 墙体节能 屋面节能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能源短缺已不容忽视,节约能源已受到世界性的普遍关注,在我国亦不例外。
目前,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能源问题将成为本世纪的热门话题,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使建筑尽可能少地消耗不可再生资源,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空间。
(参考《建筑中文网》)一 国外节能已成风尚1.资源回收利用美国一家大学曾设计建造了一种四居室的生态房。
它的热能来源于人工散热、阳光及使用家电设备所产生的热量;用电依靠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用水是从屋檐流下来经过处理的雨水;粪便和污水则流入一个堆肥坑里,经发酵后供花园施肥用。
美国一家建筑公司用回收的垃圾建筑房屋,墙壁是用回收的轮胎和铝合金废料建造的;屋架所用的大部分钢料是从建筑工地上回收来的;所用的板材为锯末和碎木料加上20%的聚乙烯制成;而旧报纸、纸板箱则成了屋面的主要原料,并作为墙面的绝缘体。
美国国立资源保护委员会总部则是以废旧回收物品的再生材料为主要材料建筑的绿色办公室。
它的墙壁由麦秸秆压制并经过高科技加工而成,地板由废玻璃制成,办公桌由废旧报纸与黄豆渣制成。
另外,它还设有很大的窗户,这样办公室内非常明亮,从而可节约电力30%。
日本1997年建成了一栋实验型“健康住宅”。
除了整个住宅尽可能选对人体无害的建筑材料外,墙体还被设计成双重结构,每个房间建有通风口,整个房屋系统的空气采用全热交换器和除湿机进行循环。
全热交换器能够有效地回收热量并加以再次利用,其过滤器可有效地收集空气中细小的尘埃,从而能够抑制霉菌等过敏生物繁殖。
这种资源的回收利用,不仅变废为宝,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源,节约了能源。
2.新能源开发利用德国建筑师塞多·特霍尔斯建造了一座能跟踪阳光的太阳房屋。
房屋被安装在一个圆盘底座上,由一个小型太阳能电动机带动一组齿轮。
房屋底座在环形轨道上以每分钟转动3cm的速度随太阳旋转。
当太阳落山以后,该房屋便反向转动,回到起点位置。
它跟踪太阳所消耗的电力仅为房屋太阳能发电功率的1%,而所吸收的太阳能则相当于一般不能转动的太阳能房屋的2倍。
德国还有一个零能量住房,所需能量100%靠太阳能。
零能量住房向南开放的平面被设计成扇形平面,可以获得很高的太阳能辐射能。
墙面采用储热能力较好的灰沙砖、隔热材料和装饰材料,阳光透过保温材料,热量在灰沙砖墙中存储起来。
房屋白天通过窗户由太阳来加热,夜间则通过隔热材料和灰沙砖墙来加热。
3.纸建筑用纸做结构材料不仅可以减小建筑物的重量,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成本;而且建筑物拆除后,纸可以重复利用,对节约资源、环境保护亦有好处。
世界上目前已有一些用纸结构建造的临时性和半临时性的建筑。
位于瑞士某地的纸塔是轻型建筑中一个有意义的例子,该纸塔外径13m,高33m,1992年建成,已成为瑞士当地的标志性建筑物。
整个塔所用的材料纸板占79.26%,木材占20.22%,钢材占0.52%。
为建筑使用可降解性材料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因此,它们被人们誉为“绿色建筑”典范。
2000年世博会,日本馆是一座世博会期间使用的临时性纸建筑,会后其大部分材料可以回收利用。
它以材料和结构的特性为主题,关注资源和环保问题。
它采用回收加工的纸建成拱筒形的结构,由12.5cm粗的纸管网状交叉而成,弧形屋面和墙身材料也是织物和纸膜。
该馆长72m,宽32m,最高处达15.5m,面积3600m2。
白天,自然光经过半透明纸窗的过滤构成柔和、宜人的室内光环境;夜晚,纸窗又是神奇光影的“屏幕”。
在世博会展馆里,自然光透过防水的织物和纸膜构成的屋顶照射到室内,造成一片富有日本风情的空间环境。
日本馆反映了日本人普遍具有的生态与环境意识,这种纸品构筑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环保、节能,更重要的是为解决人类居住问题提供了一条快捷的途径。
二 中国建筑能耗基本情况我国的建筑能耗量约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居耗能首位。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建造和运行使用能源,尤其是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耗能。
据统计,1994年全国仅住宅建筑能耗在基本上不供热水的情况下为1.54×108t标准煤,占当年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12.27×109t标准煤的12.6%。
目前每年城镇建筑仅采暖一项需要耗能1.3×108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5%左右,占采暖区全社会能源消费的20%以上,在一些严寒地区,城镇建筑能耗高达当地社会能源消费的50%左右[1]。
与此同时,由于建筑供暖燃用大量煤炭等矿物能源,使周围的自然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化石类燃料燃烧时排放到大气的污染物中,99%的氮氧化物、99%的CO、91%的SO2、78%的CO2、60%的粉尘和43%的碳化氢是化石类燃料燃烧时产生的,其中煤燃烧产生的占大多数。
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中SO2占87%、氮氧化物占67%,CO2占71%,烟尘占60%[2]。
由于我国是主要以煤而不是以油、气等优质能源作为主要能源消耗的国家,每年由于燃烧矿物燃料向地球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
因此,中国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承担着重大的责任,而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其节能也就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我国节能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能源浪费又十分严重。
如我国的建筑采暖耗热量:外墙大体上为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的4~5倍,屋顶为2.5~5.5倍,外窗为1.5~2.2倍;门窗透气性为3~6倍;总耗能是3~4倍[4]。
如果听任高耗能建筑大行其道,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将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这种浪费型需求,从而不得不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将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
另外,每年新建和改建的几千万栋建筑要消耗掉几十亿吨林木、砖石和矿物材料,造成森林的过度砍伐,材料资源的大量开采,带来土地的破坏,植被的退化,物种的减少和自然环境的恶化。
三 几种节能途径1.墙体节能墙体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体,其所用材料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耗热量。
我国以实心粘土砖为墙体材料,保温性能不能满足设计标准。
以外墙为例,JGJ26-1995标准规定,在建筑物形体系数(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小于0.3时,北京地区传热系数不超过1.16W/(m2·K),而目前常用的内抹灰砖墙,传热系数都大于上述节能标准数值。
因而在节能的前提下,应进一步推广空心砖墙及其复合墙体技术。
2.门窗节能外门窗是住宅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其能耗占住宅总能耗的比例较大,其中传热损失为1/3,冷风渗透为1/3,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减小住宅外门窗洞口的面积,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提高外门窗本身的保温性能,减少外门窗本身的传热量。
其节能措施有:(1)控制住宅窗墙比。
住宅窗墙比是指住宅窗户洞口面积与住宅立面单元面积的比值,JGJ26-19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对不同朝向的住宅窗墙比做了严格的规定,指出“北向、东向和西向、南向的窗墙比分别不应超过20%、30%、35%”。
(2)提高住宅外窗的气密性,减少冷空气渗透。
如设置泡沫塑料密封条,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
而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可用弹性松软型材料(如毛毡)、弹性密闭型材料(如聚乙烯泡沫材料)、密封膏以及边框设灰口等密封;框与扇的密封可用橡胶、橡塑或泡沫密封条以及高低缝、回风槽等;扇与扇之间的密封可用密封条、高低缝及缝外压条等;扇与玻璃之间的密封可用各种弹性压条等。
(3)改善住宅门窗的保温性能。
户门与阳台门应结合防火、防盗要求,在门的空腹内填充聚苯乙烯板或岩棉板,以增加其绝热性能;窗户最好采用钢塑复合窗和塑料窗,这样可避免金属窗产生的冷桥,可设置双玻璃或三玻璃,并积极采用中空玻璃、镀膜玻璃,有条件的住宅可采用低辐射玻璃;缩短窗扇的缝隙长度,采用大窗扇,减少小窗扇,扩大单块玻璃的面积,减少窗芯,合理地减少可开启的窗扇面积,适当增加固定玻璃及固定窗扇的面积。
(4)设置“温度阻尼区”。
所谓温度阻尼区就是在室内与室外之间设有一中间层次,这一中间层次象热闸一样可阻止室外冷风的直接渗透,减少外墙、外窗的热耗损。
在住宅中,将北阳台的外门、窗全部用密封阳台封闭起来,外门设防风门斗,防止冷风倒灌,楼梯间设计成封闭式的,对屋顶上人孔进行封闭处理等措施均能收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3.屋面节能在不断改进建筑外墙、外窗的保温性能后,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屋面保温隔热的研究。
屋面节能措施的要点,其一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其二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如选用吸水率较高的保温材料,屋面上应设置排气孔以排除保温层内不易排出的水分。
现在,高效保温材料已经开始应用于屋面,一些建筑的屋面保温,采用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保温层代替常规的沥青珍珠岩或水泥珍珠岩做法,就克服了常规作法的诸多缺点。
这种保温芯板施工方便、价格低廉、不污染环境;芯板为柔性制品,不仅适用于具有平面的屋面,也可用于带有曲面的屋面,其保温工程更可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其主要技术指标,表观密度为110~150kg/m3;导热系数为0.04~0.06W/m·K;蓄热系数为0.90~0.11m2·K。
抗压强度大于0.2MPa;吸水率小于0.01%;蒸汽渗透系数为2.18×10-7g/[5]。
这些指标充分体现了膨胀珍珠岩密度较小,导热系数较低,而且吸水率和蒸汽渗透系数也都很低。
这是保温性能好的材料所必须具备的。
2001年已经在西宁污水处理厂的数百平方米屋面工程中使用,收到了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4.利用太阳能地球拦截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目前全球电力消费量的1500倍。
而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开发利用的太阳能,只占理论资源量的很小一部分。
据美国能源部评估,1990年美国太阳能经济可开发资源量约为22Mtce/年,仅为技术可开发量的0.6%。
所以,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有巨大的潜力。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是建筑上很具有利用潜力的新能源之一。
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利用方式主要有,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太阳能供热水、主动式太阳能采暖与空调、以及太阳能发电等等。
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陆地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2.4×1012tec,2/3国土面积的太阳能总辐射量超过0.6MJ/m2[6]。
如果将太阳能源充分加以利用,不仅有可能节省大量常规能源,而且有可能在某些区域完全利用太阳能采暖。
5.夜间通风夜间通风方法的原理是在夜间引入室外的冷空气,通过冷空气与作为蓄热材料的建筑维护结构接触换热,冷却建筑材料,达到蓄冷目的。
在夏季,为了获得舒适的室内环境,则需要空调供冷系统。
而此时,因为夜间的室外空气温度比白天低得多,所以夜间室外冷空气则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自然冷源加以利用。
严格地说,只要室外空气温度低于室内空气温度,此时的室外冷空气就可视为可利用的自然冷源。
参考文献 [1] 韩建新,颜宏亮.21世纪建筑新技术论丛[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131-132[2] 涂逢祥.世纪初建筑节能展望[J].建筑2001(2):51-52[3] 白胜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N].中国建设报(中国建材)CN11-0038,2003,108期[4] 刘素萍.建筑节能与围护结构[J].工业建筑2001(7):6-7[5] 朱伟.房屋建筑节能技术的几点措施[J].甘肃科技2002(2):37[6] 刘加平.建筑节能与建筑设计中的新能源的利用[J].能源工程2001(2):12-15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