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云计算服务,了解云安全领域使用的术语至关重要。本术语表旨在为云安全专业人士、IT 从业人员和任何希望深入了解云安全的人员提供全面的术语参考。
术语
- 访问控制:定义和实施限制,以保护云资源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 云计算: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服务模型,它提供按需访问可配置的计算机资源(例如服务器、存储、网络和应用程序)。
- 云服务提供商 (CSP):提供和管理云计算服务的公司或组织。
- 数据加密:使用算法和密钥对数据进行编码,使其对未经授权的各方不可读。
- 分布式拒绝服务 (DDoS) 攻击:通过向目标系统或网络发送大量流量来使其瘫痪的攻击。
- 防火墙:在网络之间或不同网络区域之间实施的网络安全系统,它根据预定义的安全规则过滤并阻止流量。
- 合规性:遵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 身份验证:验证用户或设备身份的过程。
- 渗透测试:授权的、模拟攻击者的安全评估,以识别系统或网络中的漏洞。
- 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 (SIEM):一种软件解决方案,它收集、分析和关联安全事件日志,以检测安全威胁并快速做出响应。
- 虚拟专用网络 (VPN):在公共网络上创建安全、加密的连接,使远程用户可以安全地访问私有网络。
- 零信任:一种安全模型,它假定网络内部和外部的所有访问者都不可信,并需要对每个请求进行验证和授权。
其他相关术语
云安全态势管理 (CSPM):一种持续监控和评估云环境安全态势的解决方案。云工作负载保护平台 (CWPP):一种提供云工作负载安全性的综合平台。容器安全:一种保护容器化应用程序安全性的方法。开发安全运营 (DevSecOps):一种将开发、安全和运营团队集成的安全实践。威胁情报:有关威胁活动和攻击者的信息,用于提高安全态势。
结论
了解云安全术语对于有效管理云环境中的风险至关重要。本术语表提供了云安全领域常用术语的全面概述,可帮助云安全专业人士、IT 从业人员和利益相关者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通过掌握这些术语,我们可以确保云计算服务得到安全可靠地部署和管理。
云服务是什么意思的?
vivo手机云服务即云端存储,可以备份手机照片、视频、文档、联系人、短信、书签等数据。
在有网络的环境下,随时随地恢复,不用担心数据丢失。
云服务图标可以在手机桌面找到。
什么是云技术?
最近一段时间,“云”成了IT行业最热门的名词。
自从Google推出“云计算”以来,IT行业的各大厂商无一例外都卷入了一场“云中的战争”。
从“云计算”延展开来,很多IT厂商也根据自己所处行业的实际情况推出了相应的“云计划”,像IBM的“蓝云计划”、EMC的“云存储”,等等。
所谓“云”,其实指的是后端(服务器端),平时我们很少能够看到的那一端,正因为平时难得看到,所以有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被称为“云”吧。
我们平时能够看到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自己用的PC和手机这些东西了,也就是所谓的“客户端”。
自从PC时代来临之后,C/S(客户端/服务器端)结构开始占据了主流地位,全世界的计算能力好像一直在向客户端倾斜,其结果就是产生了新的一代行业领袖微软和英特尔,他们一开始都是从客户端起家的,首先控制住了客户端的计算能力,然后挺进服务器端,最终颠覆了IBM等拥有强大服务器端计算能力的厂商的领导地位。
正所谓“30年河东,30年河西”,随着互联网这种颠覆性的新平台的出现,我感觉计算能力又慢慢地向服务器端倾斜了。
最简单的例子,如果现在你手里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但是没有互联网,也就能当计算器和打字机用了,几乎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而只要一上网,很多的计算能力其实都交给了后台的服务器了。
所以对我这样的媒体记者来说,一台不需要太强计算能力,但是一定要能够随时随地连上Internet的东西,不管是叫做笔记本电脑还是上网本,或者MID,也就足矣。
很多“传统”IT厂商已经看到了这种计算能力转移背后所带来的巨大危险,如果不能在新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未来自己就很有可能被边缘化了,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微软会那么着急地去收购雅虎,EMC这种非常传统的存储厂商也开始吆喝云存储的原因了。
在这个新的时代,拥有强大的服务器端的计算能力也就成为令人羡慕的事情,因此我们看到无论是Google还是IBM,都在全球大规模地兴建数据中心作为其“云计算中心”。
如今,互联网的“云”也开始动安全软件的“奶酪”了。
7月底,国内两大安全软件厂商趋势和瑞星相继发布了“云安全”计划。
看来,互联网对传统软件行业的冲击还在继续。
在此之前,由于安全对于每个用户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事情,谁也不想让自己的电脑瘫痪吧?因此以前即使在消费类杀毒软件领域,卖License的厂商活得还都不错,像金山在与微软决战办公软件失败之后能够活下来,依靠的就是杀毒软件。
互联网来了之后,厂商们不直接卖License了,依靠每个月收服务费的方式,仍然活得还不错。
但是,以前的杀毒软件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只利用了互联网的传输功能,并没有太好地利用互联网的计算功能。
用户还是每次上网之后连接到杀毒软件厂商的网站上,下载病毒库,然后依靠自己的电脑进行查杀。
这对用户来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长此以往,客户机上的病毒库会越来越大,占用越来越多的计算资源,最后使得系统越来越慢,我在使用电脑的时候就有这个体验,往往是把某个杀毒软件卸载之后,速度明显提升了一个档次。
因此,老的杀毒模式可能已经走到了尽头。
现在大家提的所谓“云安全”其实就是把原来放在客户端的分析计算能力转移到了服务器端,从而使得客户端变轻了。
同时,这也对杀毒软件厂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他们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分析出用户的电脑是否已经被病毒感染了。
但是,单纯依靠收集病毒特征,被动地防御还是挺难防住的——要知道,每个小时全世界会产生2万多个新病毒。
由此,一些新的防御技术产生了,比如趋势最新提出的“Web信誉服务”,它的概念其实就是给用户所登陆的网页评个信誉分数,这个分数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包括网站网页、历史地址变化以及其他可能揭示可疑行为的因素。
当发现某个网页的信誉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将其屏蔽。
这么说起来可能比较难理解。
打个比方,前一段时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一些恶意软件就潜伏在红十字会的网站里面,当你点击捐款的时候可能就已经中了木马病毒,被偷偷连接到了俄罗斯的某个网站上,之后你的客户资料也就有可能丢失了。
传统的杀毒软件可能无法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是通过信誉服务,就会发现你不是上红十字捐款吗,怎么又去了俄罗斯了,就有可能在第一时间斩断木马的传播渠道。
一个白话说明,就是在病毒进入你的计算机之前将病毒拦截,因为病毒进入你的计算机,需要经过传输,而在传输过程中,云安全会提示你这里有病毒,并且阻止其进入你的电脑.另外,传统的病毒查杀技术落后也是云查杀兴起的原因之一。
传统的通过病毒库来识别病毒这种技术远非完美,经常会出现“新病毒查不出,不是病毒却被冤枉”的现象,给IT界带来很大的损失和纠纷。
比如汉语编程易语言必带的支持库“”文件就常被某些技术落后的杀毒软件误报为病毒,苦不堪言。
这还只是“云”进入安全领域的一个例子。
未来杀毒软件是否会完全免费,采用新的商业模式?目前还不太好说,但是至少安全360和瑞星卡卡已经在尝试了。
前一段时间有个朋友跟我说过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千万不要高估3年内的变化,也不要低估10年后的变化。
”
云查杀技术云查杀技术简介
在当前的IT领域,云这一概念无疑是最炙手可热的话题。
自Google首次推出云计算概念以来,各大IT公司纷纷投身于这场云端竞赛,纷纷推出各自的云战略,如IBM的蓝云计划和EMC的云存储等,以适应行业的发展趋势。
所谓的云,其实指的是我们通常较少接触的后端服务,也就是服务器端。
因其通常隐身于我们的视线之外,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也许正是这种特性,使得云这个术语得以诞生。
相比之下,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电脑和手机等设备,作为数据的直接使用者,被称为客户端。
云查杀技术便是这种云计算理念在安全领域的应用。
它通过将病毒扫描、分析和处理等工作任务交给云端的庞大计算资源,实现了对用户设备的高效、远程保护。
用户无需关注复杂的后台操作,只需要在自己的客户端上简单操作,就能享受到云端的强大防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