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云服务器技术日新月异,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云服务商不断升级和完善云服务器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强大、更稳定的服务体验。
升级要点
- 更强大的计算能力:采用多核高频处理器,大幅提升CPU性能,满足高性能计算和数据处理需求。
- 更大容量的内存:提供高达数百GB甚至TB级的内存容量,满足大数据处理、虚拟化等场景的内存需求。
- 更快的存储速度:采用固态硬盘(SSD)或NVMe存储,大幅提升磁盘读写速度,减少数据访问延迟。
- 更稳定的网络连接:提供高带宽、低延迟的网络连接,确保云服务器稳定顺畅运行。
- 更完善的安全防护:提供多层安全防护机制,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防护等,保障云服务器免受网络攻击。
变革之路
云服务器升级不仅带来性能和稳定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引领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变革之路,其主要优势包括:
- 弹性扩展:云服务器提供弹性扩展能力,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随时调整服务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或资源不足。
- 成本优化:云服务器采用按需付费模式,用户仅需为实际使用的资源付费,减少IT成本支出。
- 简化运维:云服务商提供专业的运维管理服务,用户无需自行维护服务器,降低运维负担。
- 提升创新能力:云服务器为企业提供敏捷、稳定的基础u003c/body>
百度发展史
网络发展史:
1999年底,身在美国硅谷的李彦宏看到了中国互联网及中文搜索引擎服务的巨大发展潜力,抱着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他毅然辞掉硅谷的高薪工作,携搜索引擎专利技术,于 2000年1月1日在中关村创建了网络公司。
2003年6月由第三方赛迪集团下属中国电脑教育报举办的“万人公开评测”公布了评测结果。
网络超越 Google,成为中国网民首选的搜索引擎。
根据流量指标,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2003年网络发布图片搜索、新闻搜索。
网络贴吧上线,后成为全球最大中文社区。
2004年5月成为全球第四大网站。
中国手机用户达2.7亿,推出网络WAP搜索,手机上也能使用网络。
2005年开放首页一周救助海啸受难人民,推出 “网络知道”,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创造了中国概念股的美国神话,首日股价涨幅达354%。
2006年百科上线,成为全球最大中文百科全书
2007年2月网络首页标题由“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网络改为“网络一下,你就知道”。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互联网上第一个相关消息由网络吧友在贴吧发出。
启动黑白LOGO,以黑白LOGO的方式哀悼在汶川地震的同胞。
2009年3月CNNC报告显示网络市场份额高达76.9%。
2010年12月李克强视察网络:你们是未来的希望。
2011年2月网络网页搜索市场份额达83.6%,再创历史新高。
2011年10月网络领跑云计算获发改委专项最高支持。
2012年成立LBS事业部,向移动业务转型。
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来网络调研。
2013年收购糯米,建立IDL(深度学习研究院),19.1亿美元收购91无线。
2014年网络糯米整合完成,布局O2O,发布网络钱包,网络发布大数据引擎,首次对外开放大数据能力。
网络建立美国研发中心,任命吴恩达为首席科学家。
网络发布葡语搜索,技术创新受最高领导人认可。
网络地图市场持续保持第一,市场份额差距拉大。
网络云计算(阳泉)中心正式启用。
2015年网络十五周年,李彦宏两会建议设立“中国大脑”计划。
网络糯米发布“会员+”战略,3年追投200亿颠覆产业格局。
网络启动航母计划 将对投资者开放优质资产。
网络成为中国市场Windows 10搜索引擎。
网络中信联合发起百信银行,开创“互联网+金融”新模式 。
网络联合安联高瓴发起互联网保险公司,“互联网+金融”布局再下一城。
网络地图领跑行业,超70%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携手国金证券,网络拿下互联网金融“三板斧”。
2016年网络机器翻译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成最普惠科研项目。
网络发布智慧汽车战略。
网络宣布业务架构重组,成立“网络搜索公司”。
网络地图宣布国际化战略,年底覆盖150个国家。
网络入选全球50大创新公司,人工智能专利超1500项。
网络大脑AI平台正式发布
网络成立“百金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中心” 。
网络创建独立风投公司。
网络推出医疗大脑,正式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医疗健康行业 。
网络成立网络资本(Baidu Capital),一期基金规模200亿元人民币。
2017年网络与河北省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将雄安打造为AI-City智能城市新标杆。
网络与华为、小米分别达成战略合作。
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公布,网络主导建设自动驾驶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2017网络世界大会召开,网络宣布2018年将量产无人车,同时网络首款标杆性人工智能硬件产品raven H面世。
网络发布了集搜索和信息流双引擎于一体的手机网络10.0。
网络硅谷第二个研发中心正式运营,网络西雅图研发中心也同时成立,这标志着网络在北美核心术圈的布局初步完成。
网络举办全球首个AI开发者大会,成立不足9个月的网络信息流业务日活跃用户破亿。
网络与中国农业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
通过AI Fintech联合创新,双方将共推银行业进入智能金融新时代。
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见证下,网络与德国博世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智能车联网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网络推出Apollo(阿波罗)自动驾驶平台,这是全球范围内自动驾驶技术的第一次系统级开放。
网络在人工智能领域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超过2000项,国外专利申请数百项。
专利布局帮助网络抢占技术制高点。
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网络牵头筹建的中国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揭牌。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公布2017年十大突破技术,网络凭借领先的人脸识别技术登上榜单,包揽人工智能所有奖项。
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加盟网络,出任网络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网络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度参加《最强大脑》,对战三位人类选手二胜一平未尝败绩。
2018年12月网络2018年营业收入正式突破1000亿元。
李彦宏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获颁改革先锋奖章。
在《哈佛商业评论》“全球最受关注的十大AI领军人物”榜单中,李彦宏成为“全球十大AI领袖”唯一一位中国企业家。
2018年11月网络与上海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上海智能城市建设,将上海打造成AI化的全球智能城市新标杆。
中国专利保护协会《人工智能技术专利深度分析报告》显示,网络以2368件的申请量在国内申请人中位列第一,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头雁”。
网络与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合作的全球首个AI公园—海淀公园正式开放。
2018网络世界大会在京举行,网络人工智能全面落地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由“AI技术领先”向“应用落地领先”强势进化。
2018年10月网络成为Partnership on AI首个中国企业会员,参与AI全球行业规则制定。
2018年9月网络App 9月份平均日活达到1.51亿,网络家族20多个App月活去重后达到9.9亿,同比增长28%。
网络Apollo发布全球首个车路协同开源方案,推动自动驾驶进入“聪明的车”与“智能的路”相互协同的新阶段。
网络云智峰会在在沪举办,网络云发布ABC 3.0,业界唯一AI to B平台,以及云农、云制、云服三大产业赋能平台,催生新业态引领智能变革。
2018年8月好看视频App用户规模突破1亿,距离上线仅有10个月时间。
DuerOS智能设备激活数量突破1亿台,成为中国首个达到亿级装机量的对话式人工智能操作系统。
2018年7月网络发布《2018上半年信息安全综合治理报告》,处理145.4亿条有害信息。
网络先后与宝马、戴姆勒在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等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助推中德自动驾驶合作“新引擎”。
2018网络AI开发者大会在京举办,网络正式发布智能小程序,全球首款L4级量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下线。
2018年6月网络正式发布首款自有品牌智能音箱“小度智能音箱”。
2018年5月网络与天津市人民政府达成战略合作,通过网络“AI CITY”战略在天津的落地与赋能,共同打造“天津智港”。
2018年4月网络旗下金融服务事业群组完成拆分,拆分后新公司将启用全新品牌“度小满”,实现独立运营。
李彦宏夫妇向北京大学捐赠6.6亿,联合成立“北大网络基金”,用于人工智能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和探索。
2018年3月爱奇艺在纳斯达克敲钟,正式赴美上市。
网络成立智能生活事业群组(SLG),进一步聚焦对话式人工智能系统,持续加码智能硬件布局。
2018年2月网络成为《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中唯一一家入选的中国公司,被列为实时语音翻译领域“关键玩家”。
网络Apollo自动驾驶汽车开上央视春晚珠海分会场,秀出自动驾驶“中国速度”。
2018年1月李彦宏以“the Innovator”的称谓,成为首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家。
扩展资料:
1999年底,身在美国硅谷的李彦宏看到了中国互联网及中文搜索引擎服务的巨大发展潜力,抱着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他毅然辞掉硅谷的高薪工作,携搜索引擎专利技术,于 2000年1月1日在中关村创建了网络公司。
从此,网络便将“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作为自己的使命,成立以来,公司秉承“用户至上”的理念,不断坚持技术创新,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简单可依赖”的互联网搜索产品及服务。
在这之后,由于在搜索引挚中,大都有动物形象来形象,如SOHU的狐,如 GOOGLE的狗,而网络也便顺理成章称做了熊。
网络熊也便成了网络公司的形象物。
5g和人工智能有什么关系吗
作者 | OdinAsgard
2019 年,曾被大众视为 5G 元年,而“5G 元年”也曾被视为2019 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
尽管如此,由于很多人仍然未能感觉到 5G 的改变,因而觉得它只是个“更快的 4G”而已。
但虎嗅先前就提到,苹果推出 5G 版本的 iPhone 12,代表宣告全球手机业务全面进入 5G 时代;据天风证券指出,5G 板块中的主设备板块已经进入盈利阶段,未来这一年将会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
从这角度看的话,2021 年,才算是 5G 时代正式开始。
也许,大家仍然感受不到 5G 的存在,但科技界为什么仍然觉得 5G 非常重要?
这是因为 5G、Wi-Fi 6 以至窄宽物联网等新一代网络技术,并不是让一般消费者更快地刷网页的工具、也不是让网红直播时更便捷的工具。5G 骨子里是一个改变科技产业的架构的新技术,有人将这个改变,称为:
新 IT 时代。
在接着的部份,笔者会为大家分享以下内容,包括:
AI全球格局之人工智能即将变革的三大领域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或许能帮助蓝色星球的科学家们摆脱无穷无尽实验的痛苦,加速重大科学理论的发现,将人类文明提升到新的台阶。
——题记
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大家都有目共睹,但未来人工智能可以用来做什么,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多大的变革,也在考验我们的想象力。
尽管人工智能技术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但它现有的能力也足以改变众多领域,尤其是那些有着大量数据却无法有效利用的领域。
1 人工智能推动基础科学理论突破
实际上,材料、化学、物理等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过程中充满了“大数据”,从设计、实验、测试到证明等环节,科学家们都离不开数据的搜集、选择和分析。
由于物理、化学或力学规律的存在,这些领域的数据往往都是结构化的、高质量的以及可标注的。
人工智能技术(机器学习算法)擅长在海量数据中寻找“隐藏”的因果关系,能够快速处理科研中的结构化数据,因此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人工智能在材料、化学、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上展现出巨大优势,正在引领基础科研的“后现代化”。
以物理领域为例,人工智能的应用给粒子物理、空间物理等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为寻找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进一步理解物质的微观组成,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主导开发了大型强子对撞机(LHC)。
LHC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它每秒可产生一百万吉字节(GB)的数据,一小时内积累的数据竟然与Facebook一年的数据量相当。
有一些研究人员就想到,利用专用的硬件和软件,通过机器学习技术来实时决定哪些数据需要保存,哪些数据可以丢弃。
事实证明,机器学习算法可以至少做出其中70%的决定,能够大大减少人类科学家的工作量。
尽管人工智能商业化发展更容易受关注,但人工智能在基础科研中的应用,却更加激动人心。
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归根结底在于基础科研的进一步突破。
我们或许再也回不到有着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等科学“巨人”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巨人”们可以凭借着超越时代的智慧,在纸张上书写出简洁优美的定理,或者设计出轰动世界的实验。
像这样做出伟大工作的机会或许不多了,在这个时代,更多需要的是通过大量实验数据来获取真理的工作。
大到宇宙起源的探索,小到蛋白质分子的折叠,都离不开一批又一批科学家们前赴后继、执着探索。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或许能帮助蓝色星球的科学家们摆脱无穷无尽实验的痛苦,加速重大科学理论的发现,将人类文明提升到新的台阶。
2 人工智能推动社会生产效率快速提升
人工智能无疑是计算机应用的最高目标和终极愿景:
彻底将人类从重复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人们从事真正符合人类智能水平、充满创造性的工作。
在60年的人工智能发展史中,已经诞生了机器翻译、图像识别、语音助手和个性推荐等影响深远的应用,人们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未来,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进一步延伸,是否能够带来社会生产效率的极大提升,引领人类进入新时代?
为了探索这一问题,曾在谷歌和网络担任高管的吴恩达于2017年成立了一家立足于解决 AI 转型问题的公司 Landing . ai。
吴恩达通过一篇文章和一段视频在个人社交网站上宣布了该公司的成立,并表示希望人工智能能够改变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生活,让人们从重复性劳动的精神苦役中解脱。
Landing的中文含义是“落地”,这家公司的目标是帮助传统企业用算法来降低成本、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消除供应链瓶颈等等。
截至目前,Landing . ai已经选择了两个落地领域,分别是制造业和农业。
Landing . ai最先与制造业巨头富士康达合作。
Landing . ai尝试利用自动视觉检测、监督式学习和预测等技术,帮助富士康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迈进,提升制造过程中AI应用的层次。
吴恩达认为,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带来的影响将如同当初发明电力般强大,人工智能技术很适合解决目前制造业面临的一些挑战,如质量和产出不稳定、生产线设计弹性不够、产能管理跟不上以及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等。
目前,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和工业4.0等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传统企业都在向智能化、数据化转型,但生产过程中获取的大量数据如何应用又成了新的问题。
Landing . ai与富士康的合作,或许将给传统制造的从业者带来新的启示。
当然,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在于制造业本身,比如车床的精度、热处理炉的温度控制能力等等,农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于农业本身,比如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等等。
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价值在于提升决策能力,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以及降低人的重复性劳动等方面,这就是人工智能为什么可以“赋能”各个行业的原因。
3 人工智能将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空间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界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使得土地利用情况产生巨大变化,污染愈发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人类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恶劣。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后,怎样更好地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为环保和绿色产业赋能,成为了政府、科学家、公众以及企业的关注焦点。
在能源利用方面,谷歌旗下的DeepMind无疑走在了最前面。
2016年开始,DeepMind将人工智能工具引入到谷歌数据中心,帮助这家科技巨头节省能源开支。
DeepMind利用神经网络的识别模式系统来预测电量的变化,并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操控计算机服务器和相关散热系统,成功帮助谷歌节省了40%的能源,将谷歌整体能效提升了15%。
2018年后,DeepMind更是将“触手”伸向了清洁能源领域。
我们都知道,风力发电因为有较大的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因而难以并入电网,无法有效利用。
DeepMind利用天气预报、气象观测等数据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提供36小时后的风力预测,从而让农场的风力发电变得能够预测。
一旦风力发电可以预测,电厂就能有充裕的时间启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上线的发电手段,与风力互补。
如此一来,风电并网难的问题就可轻松解决。
DeepMind预测的风力发电量和实际发电量对比
在自然环境保护方面,微软的“人工智能地球计划(AI of Earth)”则为大家做出了表率。
这一计划于2017年7月启动,旨在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和AI技术,保护和维持地球及其自然资源,通过资助、培训和深入合作的方式,向水资源、农业、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个人和组织机构提供支持。
例如,“SilviaTerra”项目通过使用Microsoft Azure、高分辨卫星图像和美国林务局的现场数据来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实现对森林的监测;“WildMe”项目通过使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算法,可对濒临灭绝的动物进行识别;“FarmBeats”项目在户外环境下可以通过传感器、无人机以及其它设备改进数据采集,进而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
在前三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进步给人们带来极大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退化、大气与海洋污染等棘手的自然环境问题,人类的生存环境正逐渐变得恶劣。
从表面上看,似乎发达经济体的自然环境已经改善了,但这种改善是以转移污染、破坏发展中国家自然环境为代价的,世界整体的自然环境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一直以来,人们寄希望于未来的科学技术进步能够解决当下的自然环境问题,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点燃了这一希望。
一旦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加速基础科学理论的突破,实现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空间,一切发展与自然环境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4 总 结
站在2019年看人工智能,不免感到几丝寒意。
人工智能算法没有明显突破,鲁棒性差、算法黑箱等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商业化落地也不及预期,一些专家学者开始担心人工智能将迎来新的“寒冬”。
但若站在未来回顾人工智能,当前所有的担忧将仅仅是一个个小插曲。
即便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也远远未终结。
人工智能即将带来的变革,仍将会超乎大部分人的想象。
近年来,许多行业都已切实感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颠覆,包括金融、制造、教育、医疗和交通等等。
但人工智能的价值维度还有很多,加速基础科学研究、提升社会生产效率和改善人类生存空间也只是其中的几个方面,我们不妨先提升一下自己的想象力。
人工智能将为人类带来怎样的变革,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