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开源软件在IT行业中正变得越来越流行,云服务器也不例外。开源云服务器管理系统为企业和开发人员提供了高度的可定制性和控制力。本文将探讨开源云服务器的未来,重点关注云服务器开源社区如何引领行业趋势。
开源云服务器管理系统的优势
开源云服务器管理系统提供了许多优势,包括:
- 成本效益:开源软件通常是免费或低成本的,可以节省企业在许可证费用上的开支。
- 可定制性:开源代码可以根据特定需求进行修改,为企业提供完全控制其云服务器环境的能力。
- 安全性:开源社区不断审查和改进代码,确保其安全和可靠。
- 支持:开源社区通常为用户提供活跃的支持论坛和文档。
云服务器开源社区的兴起
近年来,云服务器开源社区已迅速增长。一些最重要的社区包括:
- OpenStack:一个旨在创建私有和公共云的开源云操作系统。
- CloudStack:一个提供云管理功能的开源平台。
- Kubernetes:一个开源容器编排系统,用于管理应用程序的部署、扩展和维护。
云服务器开源社区引领行业趋势
云服务器开源社区正在引领以下行业趋势:
1. 定制化和控制权
开源云服务器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了根据自身特定需求定制和控制其云服务器环境的灵活性。这对于需要运行专有应用程序或满足特定合规性要求的企业尤为
2022年开源技术的7大趋势
开放源码技术是指一种技术或软件,通过其源代码在大众中分布,使程序员能够改变应用程序或程序的行为。
如果一个程序员可以访问特定软件的源代码,他可以修改、检查和更改该软件,通过升级它的新功能或修复一个破损的部分,以提高其效率。
开源技术的概念出现于1983年,当时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程序员和研究员理查德·斯托曼提出技术应该是开源的。
他希望程序员有更多的自由,因为他相信程序员可以创建更好的版本的软件,并带来革命性的技术变化,如果他们提供的源代码。
这个想法导致了1998年开放源代码促进会的诞生(Adey,2021)。
这些年来,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开源软件领域出现了新的趋势,产生了新的想法,为程序员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这样他们就可以学习、适应和实施他们的教导,为开源软件的幸福做出贡献(Wallen,2022)。
让我们来看看开源技术领域即将发生的一些最大趋势,这些趋势将在未来几年改变这个行业。
对拥有开源技能的全栈开发人员和 IT 人员的需求将会激增。
在软件系统的开发、建模和操作中使用的栈的多样性将为程序员和开发人员提供大量的机会来增强他们的技能集。
在云计算、 DevOps 工具、 Kubernetes、 Python、 PyTorch 等领域的经验将使程序员能够优化业务并增加收入。
企业和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希望在投资开源技术的力量和解决客户问题的积极影响时填补空白(Kamaruzzaman,2021)。
Kubernetes (作为云应用程序的开源容器编排平台)的采用将会增加。
这将使兼容的开源容器格式得以广泛使用,正如 Open Container Initiative 中所描述的那样。
尽管实现 Kubernetes 所需的学习曲线非常庞大,但是随着全球大量 IT 团队认识到这种技术所具有的真正潜力,一切进展顺利。
Kubernetes 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开源技术,它的采用将在2022年增加(Wallen,2022)。
Snap 和 Flatpak 都是为分发 Linux 应用程序而设计的系统。
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系统一直受到嘲笑,但它们简化了应用程序的安装过程,并为桌面上的更多应用程序腾出了空间。
由于 Snap 和 Flatpak,像 Slack、 Spotify 和 Skype 这样的应用程序可以毫无困难地安装。
现在需要这两个系统,Linux 社区迟早会理解它们的重要性。
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完全默认为 Snap 和 Flatpak 的发行版将在 App Store 上发布。
这将是对新用户的一次款待(Kamaruzzaman,2021)。
随着开源技术在当今 IT 世界的普及,加强安全措施以防止对这种技术的网络攻击的必要性也在增加。
可以扫描开源软件漏洞的新工具将被引入,并将被频繁地用于减轻任何伤害。
从事开源技术的 IT 公司和组织将投资于获取新版本的软件和补丁,以改善整体安全状况。
当黑客发现未经修补的开源漏洞,他们可以插入讨厌的病毒或软件时,他们就会入侵软件供应链。
但现在这一切都要停止了。
像 Linux 基金会这样的组织将加强他们的 游戏 ,防止黑客实现他们的恶意设计。
诸如数字签名服务等高级开源工具的开发将在2022年及以后继续发展(Wallen,2022)。
这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愿望,很容易在2022年见到曙光。
一个全新的、来自各方面的开源社交网络是可能的,它可能会给 Facebook 带来困难。
这种社交网络可以完全改变社交网络的执行方式,并将给予程序员和开发人员更多的自由,以改善普通大众的用户体验。
诸如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ML)、深度学习(DL)和数据驱动技术等技术将会继续存在,并且它们的实现和执行将会迅速增加。
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类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它可以一遍又一遍地执行枯燥、单调的任务,为开发人员和程序员节省大量时间。
他们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手头更聪明的任务上。
使用 GPT-3和其他 NLP 库,AI 能够自动完成这些任务。
一些人工智能助手足够聪明,可以为开发人员生成源代码,比如 Tabine、 gitHub Copilot 和 Codota。
它们仍然处于早期阶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熟(Wallen,2022)。
Steam Deck是一个便携式手持 游戏 设备,并在2022年,Linux 是确定,它可以 游戏 。
Linux 不会取代 Windows 在桌面 游戏 领域的地位,但它将证明 Linux 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当它来玩 游戏 通过蒸汽(Martinez-Torres & Diaz-Fernandez,2013)。
SUSE加入欧拉(openEuler)开源社区,打造本地化操作系统基石
SUSE加入欧拉(openEuler)开源社区,共同发布数硕Linux,引发国内关注。
数硕Linux的诞生,旨在解决Linux源代码库和补丁包位置对安全可控性的影响问题。
该操作系统是SUSE的中文翻译,通过与openEuler社区合作,强化了其企业级Linux开发经验,如性能优化、版本构建等功能,为openEuler社区带来了巨大提升。
云计算技术进入新阶段,开源协同开发模式成为主流。
国电南瑞采用结合openEuler技术的麒麟信安操作系统,成功打造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部署在多个站点,为电力系统提供稳定运行保障。
容器技术和微服务架构成为企业低成本开发、灵活适配和管理调度编排的需求新选择。
SUSE通过收购Rancher,成为企业级Linux、容器、Kubernetes、边缘计算领域的首选开源公司,创新虚拟化和云原生之间的统一管理、调度和编排技术。
openEuler作为开放社区,欢迎SUSE加入,通过与SUSE合作,openEuler工程能力得到巨大提升,同时国内社区也从SUSE立足中国的发展中获益。
openEuler当前版本覆盖多种指令集,支持多样化算力和边缘计算、嵌入式电子设备等新场景,加速研究成果转化,让其在企业中真正可用。
SUSE在工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入欧拉开源社区,使欧拉开源操作系统对高性能介质的支持上了一个新台阶。
SUSE与openEuler合作,通过贡献经验与技术,推动欧拉开源操作系统的发展。
Linux操作系统自1991年发布以来,成为学术交流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
在企业上云趋势下,选择开放、兼容、自由的解决方案成为关键,云计算技术进入全新阶段。
数硕Linux的出现,标志着SUSE与openEuler社区的合作,为欧拉开源社区和行业客户带来了重大利好。
数硕Linux通过整合SUSE的工程经验和Rancher相关云原生产品技术,推动欧拉开源操作系统在服务器、云、边缘计算和容器各方向的持续创新。
SUSE不仅参与国产Linux操作系统国内大循环,还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携手中国开源走向世界。
云计算未来的新方向会是“Sky Computing”吗?
| 展望未来,会有更多创新将发生在云计算领域。
尽管在未来几年内,云服务商推出的新产品可能会继续成为重磅新闻,但云技术的真正创新将是性能和成本优化。
|
Spark和Ray,一个是开源于2010年,专为大规模数据处理而设计的快速通用的计算引擎,另一个则是开源于2018年,由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RISELab推出的新一代高性能分布式计算框架,两者都已成为开源领域备受关注的明星项目,而它们成长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核心人物,Ion Stoica。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教授Ion Stoica在展望云计算的未来时,思考了该如何推动目前的差异化云计算平台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公共服务,称其为“Sky Computing”,就像这个词汇的含义,Sky Computing是云平台之上的一层,目标是实现云之间的互操作性。
事实上,实现Sky Computing的障碍更多来自于经济层面,而不是技术层面,对等互惠则是实现SkyComputing的关键步骤。
Stoica提出将其作为通用软件平台用于未来计算,并考虑技术趋势和市场力量如何在Sky Computing的实现中发挥关键作用。
商业化VS公共化,云计算平台壁垒高筑
互联网的出现迅速带来了全球范围内可以访问的多种服务,包括电子邮件、搜索、游戏以及在线零售和社交媒体等新服务的爆炸式增长。
为了应对由此带来的大规模数据和工作负载,服务商必须构建数据中心,并设计复杂的分布式系统。
但是,创建大规模的基础计算设施也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这大大阻碍了大多数公司进入互联网市场的脚步。
这种情况下,2006年亚马逊推出S3和EC2时发生了变化。
通过普及计算/存储访问,并且推广“即用即付”商业模式,亚马逊开启了云计算时代。
再加上摩尔定律的终结,重新推动了构建公用计算事业的设想。
然而,商业趋势却将云计算推向了不同的方向。
在过去十几年中,云计算市场内出现了多个竞争对手,包括AWS、微软、谷歌、阿里以及其他云平台(IBM、甲骨文等)。
这种竞争导致价格越来越低,产品和服务种类不断增加,比如仅AWS一家就提供了近200种产品和服务。
这些服务中有许多是专有服务,每个云平台都有自己独特的用于管理集群的API、对象存储、数据仓库等,导致在某个云上开发的应用程序通常不能在不同的云上运行。
直到2021年,依然没有一个底层云平台拥有一套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开放标准,这离公用计算的愿景越来越远。
因此,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朝着云计算公共设施化这一目标前进?
“云计算公共设施化”愿景
20世纪60年代,人工智能之父约翰·麦卡锡提出了把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像电话一样的公用事业提供给用户的理念,云计算由此起源。
麦卡锡的预测颇有先见之明,云计算最终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使用和交付模式逐渐为学界和产业界所认知。
然而,他在经济学方面的预测却与现实相去甚远。
如今,电话服务并没有成为一种公用设施,而是由互相竞争的云计算服务商提供。
同样,现在也没有单一的公用计算设施,云计算也是差异化商品。
并且,云计算市场已经离商品化越来越远,甚至演变成一系列彼此基本不兼容的专有平台,例如亚马逊网络服务(AWS)、微软Azure、谷歌云等。
当时,AWS刚刚成立几年,谷歌唯一的云产品是App Engine,微软的Azure尚未正式发布。
尽管云计算确实在2010年从根本上改变了IT行业以及应用程序的构建和部署方式,但也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云计算并没有像互联网或网络那样成为一种公共设施。
直到2021年,全球都没有一个单一的底层云平台具有一套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开放标准。
因此,“云计算公共设施化”作为一种新的商业化版本,其创新性受到行业更多关注。
Sky Computing有望实现多云平台的互操作
尽管云计算和互联网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互联网的公共设施化为云计算提供了有用的经验。
在Sky Computing模式下,有三个关键的设计使互联网能够为大量异构技术和竞争公司提供统一的接口。
第一个是掩盖技术差异的“兼容性”层。
第二种是“云间层”,它将互联网粘合在一起,使其对用户来说是一个网络。
第三个是一组经济协议,称之为“对等层”,允许相互竞争的网络合作创建一个统一的网络。
兼容层将使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能够轻松地选择他们的应用程序,并将其AWS迁移到Google Cloud。
简而言之,兼容层是一组可以构建应用程序的接口或 API,然后可以通过云平台的一组接口将该兼容性层移植到每个云。
该层可以类比于互联网中的IP层,然而与之不同的是,云兼容层更像一个操作系统,可以管理计算机资源并向应用程序提供API。
通过云间层,用户可以指定有关其作业应在何处运行的策略。
这些策略允许用户表达他们对性能、可用性和成本之间权衡的偏好。
此外,用户可能希望避免他们的应用程序在竞争对手运营的数据中心上运行,或者留在某些国家/地区以遵守相关的隐私法规。
并且云间层也可以实现更安全的应用。
对等层与数据传输相关,目前大多数云平台都有定价政策,将数据传入云中比将数据移出要便宜得多。
例如,将数据提取到AWS是免费的,而将数据从AWS传输出去可能需要0.05-0.09美元/GB。
在“互惠数据对等”方案下,云间可以通过建立高速连接互相免费传递数据,使数据传输又快又便宜,降低两个同级云之间的数据定价差异,并实现更大的数据流动自由。
此外,用户不必管理单个云上的部署,也不应该面临从一个云迁移到另一个云的各种障碍。
简而言之,开发人员构建多云应用程序应该像构建在单个云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一样容易,而Sky Computing正是在由多个不同云平台组成的基础设施上构建公用计算。
展望未来,会有更多创新将发生在云计算领域。
尽管在未来几年内,云服务商推出的新产品可能会继续成为重磅新闻,但云技术的真正创新将是性能和成本优化。
大多数组织已经在使用云,他们正在寻找更高效、更便宜地使用云的方法,而时髦的新服务相对来说或许就不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