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企业加速迁移至云端,云服务器安全已成为重中之重。云服务器安全基准测试是一种全面的评估过程,可帮助企业识别和修复其云服务器中的潜在安全漏洞。通过实施最佳做法,企业可以有效保护其云上数据和系统。
云服务器安全基准测试的最佳做法
1. 安全组配置
安全组是云平台提供的一种防火墙服务,用于控制对云服务器的网络访问。应谨慎配置安全组,只允许必要的端口和地址访问。
2. 操作系统安全设置
云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应配置为
DDoS攻击检测及防御方法
针对2023年DDoS攻击现状及趋势的报告揭示,制造业、医疗保健、金融、云服务、政府等行业遭受DDoS攻击的频率显著增加,尤其是制造业激增1397%,媒体与娱乐增加1065%,云/ SaaS增加794%,医疗保健增加253%,金融增加230%,政府增加177%。
预计未来,针对特定服务、大小型企业乃至公共和非营利组织的DDoS攻击将更加频繁,攻击手段也将更复杂。
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检测DDoS攻击和防御DDoS攻击的方法。
DDoS攻击检测方法检测DDoS攻击主要分为误用检测和异常检测两种。
误用检测误用检测通过识别已知的攻击特征来检测入侵行为。
它首先对异常信息源进行建模分析,提取特征向量,设计针对性的特征检测算法,一旦新数据样本检测出相应的特征值,就会发出预警或执行应对措施。
优点:特异性高,检测速度快,误报率低,能够迅速发现已知的安全威胁。
缺点:需要定期更新特征库和提取特征码,攻击者可以针对某一特征码进行绕过。
异常检测异常检测关注偏离正常行为的检测。
它首先对信息源进行建模分析,创建正常的系统或网络的基准轮廓。
若新数据样本偏离或超出当前正常模式,异常检测系统将发出预警或执行反应。
由于检测系统是根据正常情况定制描绘出系统或网络的正常轮廓,外部攻击很难在攻击时不偏离正常轮廓,因此很容易被异常检测系统侦测到。
此外,异常检测系统还能够检测未被发现的攻击。
优点:通用性强,能够对突发的新型异常事件进行有效预警,利于宏观防御。
缺点:创建正常的轮廓模型需要初始系统训练,调整和维护轮廓模型较为复杂和耗时,可能引起较高的误报率。
一些精心构造的恶意攻击,可能会利用异常检测训练系统使其逐渐接受恶意行为,导致漏报。
DDoS防御方法近年来,随着DDoS攻击的智能化发展,任何技术背景的人都能发起攻击,甚至小学生也能进行DDoS攻击。
对于DDoS高发的行业,如电商、金融、政府、游戏等,企业必须重视网络安全防护,接入专业的DDoS高防服务,例如蓝队云DDoS高防IP,以保护服务器稳定运行。
防御DDoS攻击一般包括以下方法:过滤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使用Ingress、Express、Forwarding等工具过滤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即在路由器上过滤假IP。
例如,Cisco公司的CEF(Cisco Express Forwarding)可以在封包源IP和路由表之间进行比较,并进行过滤。
只开放服务端口是现代服务器的流行做法,例如www服务器只开放80端口,而关闭其他所有端口或在防火墙上设置阻止策略。
异常流量清洗过滤通过DDoS硬件防火墙对异常流量进行清洗和过滤,利用数据包规则过滤、数据流指纹检测过滤、数据包内容定制过滤等顶尖技术准确判断外来访问流量是否正常,进一步过滤异常流量。
单台设备每秒可防御800-927万个syn攻击包。
分布式集群防御分布式集群防御是当前防御大规模DDoS攻击的有效方法。
其特点是每个节点服务器配置多个IP地址(负载均衡),每个节点能够承受不低于10G的DDoS攻击。
当一个节点受攻击无法提供服务时,系统将自动切换到另一个节点,并将攻击者的数据包全部返回发送点,使攻击源瘫痪,从更深层次影响企业的安全执行决策。
高防智能DNS解析高智能DNS解析系统与DDoS防御系统的结合为对抗新兴安全威胁提供了超级检测功能。
它颠覆了传统一个域名对应一个镜像的做法,智能根据用户的上网路线解析DNS请求到用户所属网络的服务器。
同时,智能DNS解析系统具有宕机检测功能,可以随时将瘫痪的服务器IP智能替换为正常服务器IP,保持企业网络服务状态永不宕机。
蓝队云作为专业的云计算及网络安全服务商,提供云服务器、域名注册、渗透测试、漏洞扫描、安全加固、DDoS高防IP等产品及服务。
蓝队云是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网络安全应急服务支撑单位,并在多个国际会议中提供网络安全保障工作,能提供完善的服务和快速响应。
lenovo服务器联想ThinkSystemSN850服务器评测
今年7月,随着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家族的发布,联想在第一时间发布了10款全新的ThinkSystem服务器产品,产品类型覆盖塔式、机架、刀片、高密度服务器等,能够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丰富的产品选择。
ThinkSystem建立的全球基准逾30项,可在各个高科技领域通过便捷集成,可提供I/O可扩展性、能高效部署解决方案及重新配置基础设施,充分满足客户快速服务的交付需求,从容应对各类工作负载。
此外,其海量存储拥有媲美公有云的灵活性,同时可运行由传统架构迁移而来的应用,最大限度节省客户预算,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进一步增加客户业务收入,通过自身实力为客户业务提供金牌保证。
本次送测的是联想ThinkSystem SN850,作为ThinkSystem系列产品家族中化繁为简的代表,SN850兼具高度灵活性与庞大容量,能够适应最为严苛的内存密集型工作负载,为客户提供无与伦比的性能保证,充分满足了客户对基础设施架构日益提升的各种需求,是理想的服务器首选。
下面为大家详细解读。
联想ThinkSystem SN850外形介绍▲ 联想ThinkSystem SN850服务器(正面)在外形规格上,SN850宽度435毫米,高度55毫米,深度493毫米,最高配置12.3千克。
从服务器正面可以看到,SN850前面板上配有USB端口、状态指示灯、启用USB端口管理的按钮以及控制台分支电缆端口。
分支电缆提供了连接本地控制台的串行、视频和USB端口。
当然,分支电缆上的 USB 端口支持键盘和鼠标,不支持存储设备。
SN850 服务器具有四个可从刀片服务器正面打开的 2.5 英寸热插拔驱动器托架。
另外,SN850 采用六角形通风孔,与圆形通风孔相比,六角形通风孔可以排列得更加紧密,便于气流更高效地通过系统。
▲ 联想ThinkSystem SN850服务器(背面)由于刀片服务器由机箱中安装的电源供电,SN850不单独提供有关电源的服务器选件。
SN850 的系统板上内置了一个4端口10Gb英特尔适配器。
每种使用嵌入式英特尔适配器的SN850机型还在I/O连接器3中安装了架构连接器,用于连接 Flex system 机箱中面板。
而单个Flex System企业级机箱最多可容纳7个SN850刀片和4个集成式交换机,与2U4处理器机架式服务器和1U交换机相比,密度要高出80%。
联想ThinkSystem SN850服务器内部介绍为了方便用户对内部的查看,SN850服务器采用免工具拆卸设计,在机箱顶盖右侧有一个锁扣,通过锁扣即可快速打开机器。
▲ 联想ThinkSystem SN850服务器内部结构从内部结构上可以看出,SN850显著提高了内存容量和带宽,支持更多处理器内核,速度更快,内存容量更大。
因此,SN850的四CPU、48 DIMM插槽设计可提供足够强大的功能,处理要求最严苛的内存密集型工作负载。
例如,内存中数据库、批处理和实时分析、虚拟化、大型传统数据库、分布式计算或在单一刀片上整个多台前代服务器。
此外,SN850还可兼容用户当前的Flex System企业级机箱,保护用户在机箱基础架构上的投资。
▲ 散热器下面就是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很遗憾小编没有找到拆解CPU散热器的工具,没能一睹Intel可扩展处理的风采。
好在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特点已经不用赘述,14纳米加工技术,6个DDR4内存通道,1MB二级缓存等特点,赋予了SN850更强悍的新能。
并且受益于英特尔睿频加速技术,提供智能、适应性的系统性能, 允许CPU内核在峰值负载期间以最高速度运行,可暂时超出处理器 TDP。
另外,采用的英特尔超线程技术可在每个处理器内核中支持同步多线程,从而提高多线程应用的性能。
SN850最多支持四个处理器,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多线程应用的并行执行性能,并且每个处理器具有6条内存通道,每条通道最多安装2个DIMM,运行速度高达2666MHz,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在内存选件上,SN850 使用联想 TruDDR4 内存,其运行速度高达 2666 MHz。
TruDDR4 内存采用一级 DRAM 供应商提供的最高品质组件,并且我们仅选用满足联想规定的严格要求的内 存。
它在每一款 ThinkSystem 服务器上进行了兼容性测试和微调,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性能和可靠性 TruDDR4 内存以编程方式在 DIMM 中嵌入了一个独特的签名,以便 ThinkSystem 服务器验证所安装的内 存是否合格并受联想支持。
从维修与支持的角度看,联想 TruDDR4 内存会自动享受系统保修,并且联想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维修与支持。
双M.2启动适配器和128GB M.2驱动器SN850采用双 M.2 启动适配器的特性如下:PCIe 2.0 x2 主机接口(连接到 PCH)基于 Marvell 88SE9230 6 Gbps SATA 控制器支持两个 6 Gbps SATA M.2 驱动器(不支持只安装一个驱动器)支持 3 种物理大小各不相同的 M.2 驱动器:42毫米、60毫米和80毫米RAID 功能(由 M.2 适配器提供)默认支持 RAID 1;也支持 RAID 0和JBOD 1通过基于 UEFI 的设置启用/禁用 RAID 模式以及查看库存使用联想固件工具更新适配器和驱动器固件通过 I2C 界面进行管理前面已经说过,每个SN850具有四个可从刀片服务器正面打开的 2.5 英寸热插拔驱动器托架。
根据服务器配置和安装的背板,这些托架连接到集成式 6 Gbps SATA 控制器、Lenovo RAID 控制器(可选),或直接连接 到 PCIe 通道(NVMe 驱动器)。
▲ 联想ThinkSystem RAID此外,使用独立适配器时,SN850最多支持两个M.2外形的SSD驱动器,默认情况下会将这些驱动器配置为RAID-1镜像对,以帮助实现冗余。
每台SN850 最高具有四个用于连接 I/O 适配器卡的 I/O 扩展连接器。
I/O 扩展连接器采用高密度216针PCIe连接,并且所有I/O适配器均采用相同的外形。
另外,安装两个适配器意味着启用适配器的所有端口,这样做可以提高性能和网络可用性。
通过安装 I/O 适配器卡,服务器可以与机箱中的 I/O 模块建立连接。
每个插槽都有一个 PCI Express 3.0 x16 主机接口,所有插槽支持相同外形的适配器。
如何做到化繁为简?自2012年始,Flex System企业级机箱一直致力于简化客户基础架构。
Flex System通过大幅降低能源和地板/机架空间的成本并简化管理,来节省时间和财力,降低基础架构的复杂性会让其变成功能强大的工具,可适应未来需要,而不会造成资源流失。
当借助Lenovo XClarity Administrator软件为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提供简化、灵活的快速部署和管理时,或将四台集成式网络交换机,提高吞吐量并减少线缆数量时,或使用分区自适应散热或节能组件时,均可为机箱设计提高效率。
另外,基于UEFI的新型 Lenovo XClarity Provisioning Manager可在启动时通过F1键访问,提供了系统库存信息、图形化 UEFI 设置、平台更新功能、RAID 设置向导、操作系统安装功能以及诊断功能。
同时,集成式可信平台模块(TPM)2.0 支持高级加密功能,如数字签名和远程认证。
并支持安全启动(Secure Boot)模式,确保仅使用具有数字签名的操作系统。
SN850在简化基础架构的能力上还远不止这些,剩下的就留给你亲身体验更多的惊讶之处。
联想ThinkSystem SN850服务器总结联想ThinkSystem SN850作为一款高性能服务器, 拥有更多处理器内核,更快更大的存储容量以及增强的RAS和安全功能,其4CPU、48个DIMM插槽设计可适应要求最为严苛的内存密集型工作负载,如内存数据库、批处理和实时分析、虚拟化、大型传统数据库、分散式计算,或将多个之前版本的服务器整合到一个刀片上。
不夸张的说,联想ThinkSystem SN850可以从容适应“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不断发展的需求,无论是大型数据分析应用、高性能计算,还是超大规模应用或人工智能,都能将帮助客户解决最复杂的挑战,特别是大型数据库、虚拟化、企业应用、HPC 和云应用的应用场景。
pcie50标准测试方案
pcie5.0标准测试方案?
前言
PCIe 5.0 第5代PCIe技术
PCIe5.0速度是 PCIe 4.0 的两倍,并具有向下兼容性。
PCIe 5.0 协议分析仪能够支持 32GT/秒的数据链路速度操作,同时具有卓越的内存、存储容量和分段功能,可捕获更大容量的上行和下行流量。
什么是 PCIe 5.0?
第 5 代快速周边组件互连称为 PCI Express 5.0。
它也称为第 5 代 PCIe、PCIe 5、PCI v5 或简称为 PCIe 5.0。
PCIe 技术于 2003 年首次推出,现已成为使用点对点访问总线将高速组件连接到主板的标准接口。
在 PCIe 3.0 和 PCIe 4.0 相隔 7 年之后,PCI Express 5.0 规范的开发和发布紧随 4.0 之后,带宽又增加了 2 倍。
PCI-SIG 已经发布了最终的 PCIe 5.0 标准。
PCIe 5.0 测试工具
测试标准和实践在每一个新的 PCIe 版本中都继续受到挑战,PCIe Gen 5 也不例外。
修订后的电气空闲退出有序集 (EIEOS) 和时钟功能已经影响了硬件和系统级别的测试实践。
完全向下兼容的协议分析仪能够支持 32GT/秒的数据链路速度操作,例如 VIAVI Xgig Analyzer,对于执行最新的 PCIe 5.0 测试和调试过程非常宝贵。
卓越的内存、存储容量和分段功能可实现更大容量的上行和下行流量捕获,从而可以记录长序列,并过滤掉特定的数据包,以便进行可靠的协议分析。
新的 PCI Express 5.0 规范中描述的替代协议也需要全面的测试支持,因为这种改进的多功能性现在允许其他协议利用成熟的 PCIe 物理层堆栈。
例如,许多企业支持的计算快速链接 (CXL) 替代协议提供了一个优化的协议栈,该协议栈具有高速缓存一致性,非常适合低延迟接口。
新增加的技术,例如均衡旁路选项和 PCIe 5.0 速度的预编码,使具有最新功能的尖端协议分析仪成为无价之宝。
干扰能力对于测试覆盖范围仍然至关重要,因为网络流量的实时模拟为 PCIe 硬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试金石。
智能和协议感知干扰器(例如 Xgig 干扰器 平台)支持 PCIe 5.0 测试设置内联操作、自动发现和回归测试,以及对各种协议的测试支持。
所有 Xgig 分析仪标配的 Xgig Expert 软件包支持并增强了这些出色的 PCIe Gen 5 测试功能。
软件功能包括通过用户友好的界面自动捕获和分析跟踪数据,该界面提供了跨所有协议层和网络拓扑的可见性。
Medusa Labs Test Tools Suite (MLTT) 是一款应用层软件工具,无需额外设备即可实现可配置的网络流量生成和分析。
网络硬件的压力测试用于有效地发现错误,而 MLTT 基准测试和数据完整性测试工具有助于加速设计验证和系统启动。
2019 年 5 月 29 日发布的 PCI Express 5.0 标准的最终版本是加速的 18 个月开发周期的高潮,该周期被认为是解决数据密集型应用程序不断增长的性能需求所必需的。
和所有前几代一样,PCIe 5.0 保持了与过去迭代的向后兼容性,尽管 PCIe 插槽和连接卡之间的最低版本(速度)仍然是制约因素。
除了带宽增加之外,PCIe 5.0 规范还包括提高信号完整性的电气增强和提高连接器性能的机械更新。
尽管 PCIe 4.0 的最终版本是在几年前的 2017 年 6 月完成的,但必备的第 4 代组件的商业化一直持续到 PCIe 5.0 发布日期之后。
一旦 PCIe 5.0 组件和产品在 2021 年商业化,PCIe Gen 5 的发布时间将为硬件制造商提供一个独特的“跨越式”选择。
从 PCIe 3.0 到 5.0 的直接过渡产生了 4 倍的“速度提升”,PCI Express Gen 5 x4 插槽提供了与 PCIe 3.0 x16 全尺寸插槽相同的带宽性能,从而释放了宝贵的连接空间。
与每个连续的 PCIe 版本一样,PCIe Express 5.0 和以前的 PCIe 版本之间的共存(通过 PCIe 接口的固有向后兼容性实现)允许云计算和人工智能 (AI) 等要求最高的高性能应用利用最高的可用传输速率,而前几代技术仍在为要求较低的应用使用。
PCIe 5.0 生态系统
创建 PCIe 5.0 生态系统
2019 年 PCIe 5.0 的发布日期只是实施过程中的众多渐进步骤之一。
对定义系统集成实践至关重要的 PCIe Gen 5 卡机电 (CEM) 规范仍在开发中,预计将于 2020 年底全面发布。
初步的合规性和互操作性测试也必须成功完成。
这些额外的里程碑可能会将第一批经认证的 PCIe 5.0 商用产品的推出时间推迟至 2021 年年中。
由于 PCIe 已集成到当今使用的几乎所有类型的计算系统中,PCI Express 5.0 的共生客户和供应链基础设施包括电子、计算、数据存储和电子商务行业中的许多世界上最大的公司。
这包括支持 PCIe Gen 5 功能的知识产权 (IP) 供应商、交换机和重定时器制造商,以及 PCIe 5.0 主板、存储设备和图形控制器供应商。
这些重要的构建模块为数据中心和其他基础网络部署提供了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和硬件。
PCIe 5.0早期采用的细分市场
预期并非所有企业和细分市场将同时采用 PCI Express Gen 5 技术。
IP 市场将需要早期验证功能,以确保 FPJ 或硅格式的功能。
CPU、以太网和精选加速器细分市场也将在 PCIe 5.0 的早期推广中发挥重要作用。
数据中心服务器和高性能计算 (HPC) 基础设施已经在努力满足不断增长的带宽和延迟需求,一旦 PCIe Gen 5 技术面世,它们将迅速吸收其固有优势。
PCIe 5.0 协议分析用户
更快的验证和调试周期对于加快上市时间至关重要。
这为执行验证和确认的系统集成团队以及致力于鉴定组件和解决互操作性问题的调试团队创造了对高级 PCIe Gen 5 协议分析工具的更大需求。
设备、驱动程序和应用软件的性能调优团队也从先进的 PCIe 5.0 协议分析功能中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
PCIe Gen 5 速度
PCIe 的速度倍增减惯例与 PCIe 5.0 的发布保持一致。
PCIe 5.0 使用自 PCIe 3.0 版以来的标准 128b/130b 编码方法,将在每个方向上提供 64 GB/秒的吞吐量。
由于 PCIe 技术允许数据全双工双向流动,因此两个方向的总吞吐量加起来达到 128 GB/秒。
PCIe 3.0 之前的编码标准是 8b/10b,这意味着 8 位数据被编码并作为 10 位数字传输。
这进而产生了 20% 的性能开销因子,将 2.5 GT/秒的原始比特传输速率降低到仅为 2.0 Gbit/秒的净带宽。
这个更有效的 1.5% 开销因子在 PCIe 5.0 编码惯例中仍然有效。
PCIe 5.0 的惊人速度使得相当于一个典型蓝光光盘的内容能够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传输到 PCI 5.0 主板上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NVM)。
尽管这种超乎寻常的速度看起来像是奢侈品,但这是其他领域的网络架构增强所必需的。
例如,400G 以太网在每个方向上需要 50 GB/秒的带宽才能以最大容量与 CPU 连接。
400G 以太网在每个方向上需要 50 GB/秒的带宽,才能以最大容量与 CPU 连接。
对于 PCIe 4.0,全尺寸 x16 插槽上可用的 32 GB/秒已被证明是不够的。
使用 PCIe 5.0 技术,可用带宽超过了该接口的要求,还有剩余空间。
除了以太网之外,这种持续改进周期的推动因素是具有延迟关键型性能要求的实时系统的出现,例如自动驾驶、需要即时响应的防御应用,以及必须立即挫败黑客企图的关键金融安全应用。
多 GPU 系统和高级显卡的个人用户也可以从 PCIe 5.0 的速度和带宽增强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PCI Express 5.0 规范
PCI Express 5.0 规范
PCI Express 5.0 规范可以被归类为向后兼容的 PCIe 标准的自然演进,在这个迭代中不包括固有的链路或事务层变化。
5.0 规范继续受益于 PCIe 4.0 建立的缩放流量控制以及扩展标记和信用。
还添加了一个新的指定用于附加卡的 CEM 连接器。
信号完整性和连接器设计特性的改进提高了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物理层增强还包括对 EIEOS、SKP 有序集和均衡序列的更新。
PCI Express 5.0 规范受到硬件制造商和业内人士的普遍好评。
特别是,为提高可测试性、加速链路训练和提供备用协议支持而进行的增强被认为是 PCIe 5.0 的突出特点。
这一行业共识,以及从 4.0 过渡到 5.0 所需的一组相对温和的实施先决条件,引领了积极的硬件开发和商业化目标。
挑战
PCIe 5.0 挑战
PCIe 5 与 PCIe 4
在从 PCIe 4.0 到 PCI Express 5.0 的过渡中,速度翻倍、向后兼容和加速发布周期是构建实施策略的三个基本支柱。
启用或支持提速的新功能优先于其他建议或请求的更改。
例如,需要更改 EIEOS 和数据比特率定义才能实现速度提升,但编码方法和目标比特误码率 (BER) 等基本 PCIe 元素保持不变。
信令和加扰方案也与 PCIe Gen 4 保持一致,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发射器(发射)和接收器(接收)测试方法将实施影响降至最低。
尽管强调上市时间和兼容性,PCIe 版本 4.0 和 5.0 之间的其他重要设计更改必然会影响配套硬件和测试实践。
其中包括具有二阶响应的时钟数据恢复 (CDR) 和仅与表面贴装 PCBA 封装兼容的 CEM 连接器,尽管它在附加卡接口处保持向后兼容。
PCI Express 5.0 还通过修改的 TS1/TS2 序列支持替代协议。
PCIe 4.0 和 PCIe 5.0 标准之间的一致性因 4.0 标准的发布时间过长而变得更加必要,因为网络环境和带宽需求继续在后台展开。
这实际上保证了两个标准之间的重叠期,使得设计和测试实践的通用性对于平稳过渡至关重要。
PCIe 5.0物理层更新
除了 PCI Express Gen 5 版本附带的更严格的抖动要求、信道损耗预算约束以及通道电压和时间裕度要求外,速度提高还需要额外的物理层更改,同时还包括其他改进,以保持与以前的 PCIe 版本所需的向后兼容性。
有序集更改是 PCI Express 5.0 规范版本附带的一项重要修改。
EIEOS 有序集用于帮助退出电气空闲状态。
在 PCIe Gen 5 惯例中,用于每个 PCIe 4.0 有序对的熟悉的 16 个 0 和 1 的模式变成了对每个通道重复的 32 个 0 和 1。
背靠背(重复)EIEOS 信号是 PCIe 5.0 协议的额外更改。
数据流起始有序集 (SDS) 也已更新,因此接收方可以清楚地区分 PCI Express Gen 5 数据流起始点。
训练序列 (TS1/TS2) 受益于旨在促进 PCIe Gen 5 速度倍增的创新新选项。
训练序列是链路建立和均衡 (EQ) 的必要先导,但随着有序集通过每个速度支持增量(从 2.5 GT/秒开始并逐步移动到 32.0 GT/秒 PCIe Gen 5 速度),训练序列也可能导致延迟。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EQ 旁路选项,以基本上“跳过”中间速度均衡级别,或者通过使用“无 EQ”选项立即转换到 L0 活动数据传输状态来完全省略均衡。
PCIe Gen 5 的改进型 TS1 和 TS2 也增加了新的字段,用于替代协议标识和增强的预编码支持。
一旦系统和设备之间的协商成功,链路就可以立即以支持的最高速度进入 L0 状态,并开始使用协商的备用协议传输数据。
如果替代协议协商失败,系统可以快速恢复到主干 PCIe 5.0 协议。
PCIe 5.0 测试场景和解决方案
PCIe 5.0 测试场景和解决方案
在 PCIe 5.0 链路活动的启用(L0 之前)阶段和完全启用 (L0) 阶段,几乎任意数量的不同的链路条件和场景都会带来故障排查挑战。
好的 PCIe Gen 5 测试解决方案支持分层、系统化的方法,可显著减少故障排查时间和工作量,同时改进持续的系统性能指标。
在链路训练和状态状态机 (LTSSM) 状态期间观察到的链路启用问题包括信号完整性和检测问题、不正确的链路速度以及可以使用协议分析仪有效诊断的其他潜在情况。
在达到 L0 状态后,在高级 PCIe 协议分析仪的帮助下,还可以有效地检测和缓解协议栈各层的性能低效,例如重放过多、恢复问题和延迟。
需要精确诊断能力的一种常见 PHY 层条件是在从电空闲状态退出期间,此时发射和接收逻辑之间的不匹配会引起延迟。
VIAVI Xgig Analyzer 通过采用较短的锁定时间和高级后处理功能可靠地识别这些情况,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低功耗状态转换期间捕获的数据丢失。
物理层的实时指标对于监控整体信号健康状况和链路恢复数据极其重要。
例如,当链路运行在 L0 状态时,重复的重放和恢复可能会导致系统性能显著下降,但通常不会被检测到。
具有每通道分辨率的 XGIG 实时监控、指标和捕获后分析功能可有效监控和诊断非确认 (NAK)、重放、链路错误和流量控制 (FC) 统计数据,例如接收器缓冲区溢出和过大的事务队列深度。
PCIe 5.0 的未来
PCIe 发布日期的惊人节奏似乎注定会延续,预计将于 2021 年发布 PCIe 6.0 的最终规范版本。
这一新的迭代将继续传统的带宽加倍和向后兼容,这意味着 PCIe 标准这一次达到了令人震惊的 256 GB/秒的双向带宽。
这将有效地将 PCIe 与低端 GPU 的 vRAM 带宽相媲美。
为了使速度再提高两倍并保持高可靠性标准,将采用脉冲幅度调制 (PAM4) 和前向纠错 (FEC) 技术。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是这一增强的潜在受益者,因为它们的性能依赖于卓越的速度、低延迟和同时快速访问多个外围设备。
PCIe Gen 5 是 I/O 总线技术的又一次成功飞跃。
在可预见的未来,PCIe 5.0 规范似乎将遵循摩尔定律,同时摆脱网络架构瓶颈的束缚。
随着每天都有新的和改进的 PCIe 5.0 测试工具面世,这一进展应该会通过 PCIe 6.0 和未来许多代的发布成功地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