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总拥有成本-TCO、TCA、TCU、TCM、TCD、TCS-介绍
产品同学一枚,针对硬件设备的总拥有成本进行学习,并分享心得,与您一同进步。
首先,我们来了解TCO,即总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
TCO是指设备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直接和间接成本的总和。
不同企业或行业,TCO的组成会有差异,但通常包含如下几个方面:初始购买成本、运营成本、维护成本、升级成本、报废成本等。
企业全面掌握TCO,有助于更精准地掌握设备和服务的成本,做出明智的购买和管理决策。
比如,购买一台光刻机,尽管初始价格高,但如果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较低,其总拥有成本可能较合理。
而廉价的设备,尽管购买价格低廉,但若使用成本高、维护费用高,其总拥有成本则可能较高。
因此,企业采购设备、服务或产品时,TCO评估至关重要,能帮助企业进行全面考量,做出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接着,我们探讨TCA,即总资本成本(Total Capital Assets)。
TCA是TCO的一部分,涉及企业所有固定资产的成本。
它旨在全面考量设备、服务或产品的总体成本,并在资产的管理与规划过程中提供指导。
TCA的计算包括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折旧成本、维护成本等。
TCU,即总使用成本(Total Cost of Use),是衡量企业运营成本的一个指标,主要评估实际使用设备、服务或产品产生的成本。
TCU包括人工成本、运输成本、能源成本、水成本、电话与互联网费用等。
其计算方法为:固定成本(如租赁费用、贷款利率、房租、物业维护费用)+可变成本(如能源、水、电、润滑油、维修费用,以及人员薪酬、培训和保险费用等)。
TCM,即总维护成本(Total Cost of Maintenance),指的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企业对设备、服务或产品进行维护所产生的全部成本。
TCM包括计划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纠正性维护等费用,如维修、更换零部件、培训、保险等。
它是TCO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设备和生产线的稳定性和效率,企业应关注并管理TCM,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
TCD,即总处置成本(Total Cost of Disposal),涉及企业处理或清除废弃资产的全部成本。
废弃资产为已过期、老化或损坏无法再用的资产。
TCD包括拆除、回收、回收站等处理方式的成本。
它是TCO的一部分,企业需妥善处理废弃资产,避免环境污染,减少财务损失。
TCS,即总供应链成本(Total Cost of Supply Chain),涉及企业在供应链过程中,包括供应商、生产、存储、运输、分销及退货等环节产生的全部成本。
TCS的计算与管理,能帮助企业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率和效率。
通过分析成本结构和效率,企业能确定供应链优化策略的优先级,采取措施提高供应链效率,如调整流程、采用更高效的物流模式、优化供应商管理等,以实现更快、更可靠的交货和更优质的客户服务,增强竞争力。
CIO如何计算信息化的投资回报率?
遗憾的是,不少CIO当被CEO、CFO等追问IT投资的效益时,只能笼统地以提高企业效率、扩大客户群、加强对分公司的管理等来回答,只有少数CIO能以一些简单的计算数字来证明IT的价值。
如何计算IT投资的回报?如何测算IT的投资回报率(ROI)?这不仅是信息化建设的新课题,也是CIO和CFO需要共同面对的新课题。
硬投入与软回报 信息化建设是“真金白银”的硬投入,而产出却是难以用数字计算的“软回报”,有的回报是可以量化的,有的是难以量化的;有的是短期的,有的是长期的;有的是财务回报,有的是非财务回报,还有的是社会回报。
要衡量IT投资的投入产出比,就不能不提到另一个概念TCO(拥有总成本)。
对一个典型的IT项目如ERP、CRM、SCM等,拥有总成本需要考察五个阶段的“生命周期”内的所有相关成本:获取技术和系统阶段、实现阶段、运营阶段、维护阶段和更新阶段。
具体的说包括6个方面:规划期间的成本,包括信息系统的市场调研费用、系统需求分析的调研费用、第三方管理咨询费用等;实施期间成本,包括基础数据的准备、人员的培训费用、系统的原型测试和并行测试费用、系统的验收和评定费用等;获得成本,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服务器及终端、网络设备、数据存储设备)的费用、软件系统(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实施费用)的费用以及二次开发的费用等。
后期的服务和维护费用,包括系统运行、维护和软件升级等的费用。
结束期的处置成本。
风险成本,主要包括信息系统构架选型造成的内在风险、系统安全设计不完善造成的非法入侵和灾难防范措施不当造成系统崩溃等外在风险。
信息化建设是“真金白银”的硬投入,而产出却是难以用数字计算的“软回报”。
信息系统尤其管理信息系统带来的回报有多种计算方式,国内外的学者也设计了多种计算模型,但至今没有一种令人信服的计算方式,因为信息化带来的回报有的是可以量化的,有的是难以量化的;有的是短期的,有的是长期的;有的是财务回报,有的是非财务回报,还有的是社会回报。
财务回报主要表现在降低库存、减少延期交货、采购提前期缩短、降低采购成本等,非财务回报主要表现在增强企业动态应变市场的能力、提高决策水平等。
而电子政务建设带来的效益,除提高业务部门的工作效率、降低办公成本等外,更多的表现为社会效益,如“金盾工程”之于社会稳定,“金质工程”之于对维护市场秩序等,主要是社会效益,很难用经济效益来计算。
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衡量企业IT投入与回报的问题相当繁杂,远不是几张财务报表所能涵盖的。
下面着重围绕IT投入的短期回报率和长期回报率、评估指标的量化和非量化进行讨论,以求较完整和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
短期回报率和长期回报率有些IT投资的效益马上就能表现出来,有些IT投资的效益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表现出来。
CAD、CAM等需求单纯、目标明确的IT项目,短期内就能见效,如提高了多少效率,完成了哪些以前无法完成的工作等;而ERP、CRM等大型IT项目的回报,则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全表现出来。
如国内一家企业的ERP规模很大,包括财务、管理会计、销售与分销、物料管理、生产计划五大模块和电子商务等部分,整个实施过程分三步走:第一步是项目实施,第二步是推广,第三步是整体优化。
整个项目投资巨大、耗时持久,一时确实很难看出某一阶段的某一功能模块的实施能为企业带来多少经济效益;但长期来看,一旦这些标准统一的功能模块集成起来,这个庞大的信息化系统不但将给企业带来管理上的飞跃,同时也将为其业务与国际接轨奠定基础。
不仅不同项目的回报周期长短不同,相同的项目对不同企业的回报周期也不同。
IT投资的目的有多种,如减少顾客流失率、提高产品设计水平、降低库存、加强对分公司的管理等,归根结底在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
但就评估“效率”而言,不同阶段的企业参考的指标会有差异,处于生存阶段的企业当然要求清楚地计算出投入与产出,追求IT投入的短期回报率;但对于事业已经走上正轨、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来说,其对于回报的问题就会看得远一点,一般不会拘泥于眼前的回报率,较为注重长期的回报率。
tcv是什么意思?
TCV可以指代许多事物,例如它可以是一个国际汽车品牌的缩写,也可以是一家公司的名称。
但在技术领域中,TCV最常用来指代“Total Cost of Ownership”(总拥有成本)的缩写。
这个概念指的是一个项目、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它包括从采购、使用到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花费,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分析和决策制定领域。
TCV也可以用于企业管理,帮助企业优化成本结构、最大限度节约支出。
TCV的作用在很多领域都非常关键。
在商业领域中,TCV被广泛应用于决策制定和分析。
企业可以通过计算项目、产品或服务的总拥有成本,更清楚地了解它们的盈利能力和成本分析,并对之后的决策做出指导。
另外,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TCV的应用也能够帮助企业优化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提高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的质量。
在个人领域中,TCV被广泛用于购买大件商品或服务时的决策。
通过计算总拥有成本,可以得出最经济的购买方案,让消费者更明智地消费。
TCV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TCV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TCV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我们的个人预算,使我们能够更明智地进行消费。
另外,通过了解产品或服务的总拥有成本,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特定产品或服务的优缺点,并为今后做出更好的决策提供指导。
此外,TCV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工具,也在促进企业形成更高效的管理流程和研发策略方面发挥作用。
总之,TCV在现代商业和个人消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有效管理和健康消费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