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服务器:小哥了解各种配置的租赁价格差异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服务器已成为许多企业和个人运营网站、应用程序和其他网络服务的核心设备。
在选择服务器时,很多人都会面临一个难题: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的服务器配置?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选择服务器配置,并了解各种配置的租赁价格差异。
一、了解自己的需求
在选择服务器配置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需求。您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1. 您的网站或应用程序的规模:是需要支持大量并发访问的大型网站,还是中小型网站或应用程序?
2. 您的业务需求:是否需要处理大量数据、进行高性能计算、存储大量文件等?
3. 您的预算:服务器配置和价格因品牌、性能、规格等因素而异,需要根据自己的预算来选择合适的配置。
二、服务器配置的选择
服务器配置主要包括处理器、内存、硬盘、带宽等方面。以下是选择服务器配置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1. 处理器:处理器是服务器的“大脑”,负责执行各种运算任务。一般来说,处理器性能越高,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就越快。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器,如果是大型网站或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可以选择性能较高的处理器。
2. 内存:内存是服务器运行各种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的关键,内存越大,服务器能够同时处理的任务就越多。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内存容量,如果是运行大型应用程序或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可以选择较大的内存容量。
3. 硬盘:硬盘是存储数据的设备,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硬盘类型和容量。固态硬盘(SSD)读写速度较快,适合作为系统盘;机械硬盘(HDD)容量较大,价格相对较低,适合存储大量数据。
4. 带宽:带宽是服务器传输数据的速度,直接影响网站的访问速度和用户体验。根据网站或应用程序的规模选择合适的带宽,如果是大型网站或需要处理大量数据传输,可以选择较大的带宽。
三、服务器租赁价格差异
服务器租赁价格因品牌、性能、规格等因素而异。
一般来说,品牌知名度高、性能优越、规格较高的服务器价格相对较高。
以下是影响服务器租赁价格的几个因素:
1. 品牌:知名品牌的服务器质量和售后服务相对有保障,价格一般较高。
2. 性能:服务器的性能越高,价格一般也越高。例如,高性能的处理器、大内存、高速硬盘和宽带等都会导致价格上升。
3. 规格:服务器的规格也是影响价格的因素之一。例如,单机和多机的价格不同,是否提供独立IP等也会影响价格。
4. 其他因素:除了以上因素外,地区、服务商的定价策略等也会影响服务器租赁价格。
四、如何选择合适的服务器配置和租赁商?
1. 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配置,不要过度追求高性能配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 选择有良好信誉和口碑的租赁商,确保服务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了解租赁商的服务内容和售后服务,确保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及时的技术支持。
4. 对比多家租赁商的价格和服务,选择性价比高的租赁商。
五、总结
选择适合的服务器配置对于网站或应用程序的运营至关重要。
在了解自身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处理器、内存、硬盘和带宽等配置,同时关注服务器租赁价格差异,选择性价比高的租赁商。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了解如何选择服务器配置,为您的业务选择合适的服务器。
小哥读懂什么是服务器
服务器是一种运行更快、负载更高、价格更昂贵的计算机,专门在网络中为其他设备提供计算或应用服务。
服务器具备高性能的中央处理器、长时间稳定运行能力、强大的外部数据吞吐能力和优秀的可扩展性。
服务器分类多样,按形态分为塔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和刀片式服务器。
塔式服务器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如企业官网、多媒体和医疗成像。
机架式服务器设计紧凑,适合云计算、软件定义存储和超融合架构。
刀片式服务器在单个机箱内集成多块服务器主板,适用于超算中心、云计算平台等场景。
服务器架构有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和EPIC(明确并行指令集计算)。
CISC架构广泛采用x86指令集,如Intel和AMD。
RISC架构使用如IBM的Power和SPARC、SUN的PowerPC等处理器。
EPIC架构如Intel的安腾处理器。
服务器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
通用型服务器用于存储、文件管理、应用程序等。
专用型服务器专注于特定任务,如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
“U”代表机架式服务器、网络交换机和存储设备的安装高度,帮助用户规划部署和管理。
服务器关键组件包括处理器、核心数、主频、缓存、制造工艺、功耗、指令集、超线程、集成显卡、内存、硬盘、主板、电源、网卡、扩展卡和散热系统。
内存条指标包括容量、类型、频率、时序、通道数和电压,ECC内存具有纠错功能,提高数据稳定性。
硬盘分为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SSD固态硬盘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和更低的功耗。
BIOS和UEFI是服务器上电后运行的软件,负责硬件设置和操作系统启动。
BMC提供远程管理和监控能力。
操作系统(OS)如Windows Server、Centos等专门设计用于服务器环境。
服务器与PC的主要区别在于用途、硬件配置、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操作系统。
服务器专为大规模数据处理和访问设计,具备更强大的硬件、更高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支持专业服务器操作系统。
PC则用于日常应用,硬件配置较低,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相对宽松,运行桌面操作系统。
小哥了解主流在线公共 MQTT 服务器
很多 MQTT 项目和物联网服务都提供了 在线的公共 MQTT 服务器,用户可以直接利用其进行 MQTT 学习、测试、原型制作甚至是小规模使用,而无需再自行部署,方便快捷,节省时间与精力成本。
但因为地理位置、网络环境以及服务器负载不同,每个公共服务器的稳定性以及消息传输时延也不尽相同。
尽管几乎所有服务提供方都声明不对其免费服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负责,但用户在使用时却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为此,本文整理了一些较为热门的免费在线 MQTT 服务器,通过可访问性、网络延时、小规模性能测试以及消息实际传输延时等几个层面进行评估对比,希望可以为您的选择提供参考。
本文选取了以下几个热门的在线公共 MQTT 服务器:EMQX免费在线的 MQTT 5 服务器,由 EMQX Cloud 提供。
为优化国内用户访问速度,分别提供了海外跟国内两个接入点,其中 EMQX 部署在 AWS 美国俄勒冈区域,EMQX(国内)部署在腾讯云上海区域,国内访问有稳定的网络通道。
两个接入点均为 2 个节点组成的 EMQX 集群,后期根据实际接入量和负载可以自动扩容更多节点。
根据后台显示,该服务器基于 EMQX 企业版 4.2.6 版本,当前运行时长为 128 天。
详细介绍请访问 EMQ 官网页面: 免费的在线 MQTT 5 服务器。
注:EMQX 与 EMQX(国内) 两个接入点数据不互通。
Eclipse由 Eclipse IoT 提供的免费在线 MQTT 服务器,解析到的 IP 显示其部署在 Azure 美国弗吉尼亚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该服务器的接入地址一直都是,不知因何故更换到现在的接入地址,撰写本文时我使用旧地址接入失败一度以为服务器已经停了,最后通过 HTTP 访问原接入点时才发现已经做了 301 永久重定向。
根据$SYS/# 系统主题查询得出该服务器基于 Mosquitto 2.0.12 版本,当前运行时长为 秒,疑似在一天前重启过服务。
相关介绍: 由 Mosquitto 社区提供的免费在线 MQTT 服务器,解析到的 IP 显示其部署在 OVH 法国鲁贝区域。
在测试中发现正常情况下该接入点网络延时较高,所幸丢包率比较低,某些时段会出现连接失败的情况。
根据$SYS/# 系统主题查询得出该服务器基于 Mosquitto 2.0.12 版本,当前运行时长为 秒,疑似在一天内重启过服务。
相关介绍: /HiveMQ由 HiveMQ 提供的免费在线 MQTT 服务器,解析到的 IP 显示其部署在 AWS 德国法兰克福区域。
由于其$SYS/# 系统主题无法订阅,无法获知提供服务的 Broker 类型、具体版本以及当前运行时长。
相关介绍: /注:受限于地理位置不同,不同地方的网络环境会有一定差异,导致本文测试结果可能会有所差异。
该环节中使用 MQTT 客户端工具 – MQTT X 进行可访问性测试,尝试通过 TCP 1883 端口建立连接,经过反复测试只有 Eclipse 提供的免费服务无法访问,总体结果如下:MQTT X 具备连接导入导出功能,以下是本文测试使用的连接数据,可以通过数据恢复的方式导入 MQTT X 中。
通过网络访问检测网络连通情况和网络延时,由于部分服务禁用了 ICMP 协议,同时各个地方的网络情况不一样,此处使用 WebSocket 地址,借助国内热门的测速工具 站长工具 的 HTTP 测速进行测试:借助开源 MQTT 性能测试工具 emqtt-bench 进行测试,测试客户端的 Pub Sub 是否有速率限制。
出于实用性的考虑,本轮测试并非是探究每个接入点的速率上限,而是考量每个接入点能够满足常规的使用强度。
本轮设计的场景是测试单客户端 Sub/Pub 消息为 1000 msg/s 持续 1 分钟,消息大小为 256 Bytes,记录每个接入点是否达标、是否有限速,下图为测试架构:准备好 emqtt-bench 之后,以下每组 Sub Pub 命令各自在不同的窗口执行即可:目的:考量消息从 Pub 端到 Sub 端所需要的时间,采样分析传输稳定性与平均耗时。
测试步骤:客户端连接到公共服务器,每 5 秒钟发布一条带时间戳的消息,订阅者接收到消息之后去当前时间戳减去消息中的时间戳,计算得出消息时延记录至数据库,统计 30 分钟后进行采样分析。
测试模型如下:测试代码: 在几项测试中各个免费在线 MQTT 服务器整体上均达到了可用的程度,但是细分到具体指标上各个服务器之间还是存在显著的差异。
较低的速率限制、不稳定的网络延时,甚至有部分服务器疑似存在定时重启机制,这些稳定性和可用性层面的问题即使在简单测试和原型制作中也会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
以上内容也从一定程度佐证了物联网平台的相关性能受设备地理位置的影响程度。
因此在海外与国内基于优质云服务商网络分别提供就近接入点的 EMQX 免费在线 MQTT 服务相比之下就具有了一定优势,各方面测试数据均较为领先。
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来自全球各地的物联网设备接入到 EMQX 提供的在线 MQTT 服务器上,平均每秒就有数千条消息传递。
:1883 也出现在 GitHub 的各类开源项目、示例代码( /search?… )中。
国内的用户则可以选择专为国内优化部署的 节点。
EMQX 在线公共服务器在国内和海外的两个接入点服务均由 EMQX Cloud 提供。
EMQX Cloud 是 EMQ 提供的全托管云原生 MQTT 消息服务,支持商业级的可访问性和稳定性保障。
对于商业用户来说,使用 EMQX Cloud 可零成本快速启动项目,以简单快速的方式实现 MQTT 设备接入。
后期可随业务发展情况按需扩展,同时可在全球范围内就近创建接入点并享受 EMQ 专业团队提供的 7*24 技术支持保障。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项目,EMQ 致力于为各类用户提供最合适的 MQTT 消息服务。
在使用 EMQX 的过程中如有任何意见或问题,欢迎随时向我们的团队反馈。
不了解服务器?小哥教你告别小白
无论是当前的信息化 社会 还是即将到来的数字化 社会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颠覆了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也毋庸置疑。
另一方面,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服务器这个词,但这个熟悉的名词却像个陌生人一样,从未在视野中出现过,这也使得不少朋友疑惑道,服务器究竟是什么东东?它又起到什么作用?
对此,本文也将以科普形式,向各位读者阐述服务器的基本概念、结构组成及市场现状,达到去”小白“目的。
服务器基本概念
按照网络百科解释,所谓服务器 ,指的是一种管理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计算机设备。
从广义上来讲,服务器是指网络中能为其它机器提供某些服务的计算机系统;从狭义上来说,服务器特指某些高性能计算机,通过网络对外提供服务。
可能这个说法过于官方,简单来说,服务器就是在我们在上网时,对用户的每一次搜索、访问分析处理后,再回传给用户的这样一个平台。
所以说,整个互联网,最离不开的,就是服务器。
同时,我们之所以不常见到服务器,是因为服务器大多在专门的机房或者数据中心托管,有严格的使用和散热规范。
在分类上,若按照体系架构来分的话,服务器主要可分为x86服务器和非x86服务器。
其中,x86服务器凭借价格、扩展优势,成为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非核心应用的主要选择,同时,x86服务器也是当前市面的主流服务器。
非x86服务器指的是采用RISC或EPIC架构,采用UNIX和其它专用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其代表产品便是IBM的大型机、小型机,该类型服务器性能强劲、稳定性好,同时较封闭,是金融、电信等大行业核心系统的首选。
从形态上,服务器可分为塔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和刀片服务器。
其中,塔式服务器个头与电脑主机接近,但比电脑主机稍大;机架式服务器采用统一标准生产,形态与交换机接近,刀片服务器形态则如其名字一样,可像刀子一样“插”入标准高度的服务器机箱内,每个机箱可以接入多个刀片单元。
服务器组成
若还觉得服务器比较抽象的话,可将其理解为超强的电脑。
之所以这样比喻,是因为在硬件上,服务器的各组成部件与电脑几乎相同,都需要处理模块、内存模块、存储模块及网络模块。
不同于普通电脑,服务器的这几个模块的性能都远远高于电脑。
以处理器为例,服务器所使用的处理器主要为英特尔的至强及至强可拓展系列,同时和AMD的EPYC系列,对应的电脑处理器则为酷睿、锐龙等。
简单对比性能的话,从其核心数和售价便可大致感受下,以英特尔的处理器为例,电脑所用的酷睿X系列,最高达到18核心,而服务器所用的二代至强可拓展,核心数可达到56个,售价嘛,可自行对比。
同样,在内存上,配备32GB、64GB DDR4内存的电脑已经可以算是佼佼者,而服务器,动辄128GB、256GB起步,同时支持24个、48个DIMM插槽扩展,最大支持几个T的内存容量。
服务器市场现状
如同智能手机市场存在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几个巨头一样,服务器市场也诞生了几个巨头。
根据IDC研究报告,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前几的厂商分别为戴尔易安信、HPE/新华三,浪潮/浪潮商用机器、华为、联想、曙光及ODM厂商。
其中,戴尔易安信的PowerEdge系列服务器无论从出货量还是销售额上,都长期处于服务器市场前列;而HPE(惠普企业)的服务器主要由紫光与惠普子公司华三成立的合资公司新华三来运营。
浪潮/浪潮商用集团中,浪潮负责x86服务器的运营,其GPU服务器在中国市场占据半壁江山,浪潮商用集团为浪潮与IBM成立的合资公司,以研发、生产、销售支持POWER处理器、安腾处理器的浪潮K1高端UNIX服务器系统和基于开放Power技术的Linux服务器为主要业务;华为、联想则以基于x86架构的塔式、机架式服务器销售为主,曙光则聚焦于高性能计算领域。
在笔者看来,由于服务器为全网提供着计算资源,是整个IT的核心基础设施,未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服务器市场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