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专家解读:服务器配置与能够放置的网站数量之间的关系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站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
对于网站运营者来说,如何选择一台合适的服务器来支撑其业务发展至关重要。
服务器配置与能够放置的网站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网站运营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专家角度解读这一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服务器配置概述
服务器配置是指服务器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组合情况,包括处理器、内存、硬盘、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方面。
这些配置直接影响到服务器的性能,进而影响到网站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
以下是主要服务器配置的简要介绍:
1. 处理器:处理器是服务器的运算核心,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服务器的数据处理能力。
2. 内存:内存为服务器提供数据缓存,影响服务器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3. 硬盘:硬盘为服务器提供存储空间,其读写速度和容量直接影响网站的运行速度和访问量。
4.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服务器运行的基础,其稳定性和功能直接影响网站的运行。
5. 数据库:数据库是网站数据存储的关键,其性能和稳定性对网站的运行至关重要。
三、服务器配置与网站数量的关系
服务器配置与能够放置的网站数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主要影响因素的解析:
1. 资源消耗:不同的网站资源消耗不同,例如一些网站可能需要更多的处理器资源、内存或存储空间。因此,服务器配置需要根据预计同时在线的网站数量进行相应调整。
2. 访问量:网站的访问量直接影响服务器的负载。高访问量的网站需要更高配置的服务器来保证其稳定运行。
3. 网站类型:不同类型的网站对服务器配置的需求不同。例如,电子商务网站、社交媒体网站和视频网站等可能需要更高的处理器和内存资源。
四、专家解读
以下是专家对于服务器配置与能够放置的网站数量关系的解读:
1.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配置:在选择服务器配置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例如,如果预计同时在线的网站数量较多,或者网站类型为高并发类型,就需要选择更高配置的服务器。反之,如果预计同时在线的网站数量较少,或者网站类型为低资源消耗类型,就可以选择较低配置的服务器。
2. 关注服务器的负载能力:服务器的负载能力是衡量服务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选择服务器配置时,需要关注服务器的负载能力是否能满足预计的网站访问量。如果服务器的负载能力不足,就可能导致网站运行缓慢或出现宕机等问题。
3. 冗余配置的重要性:为了保证网站的稳定运行,建议在选择服务器配置时进行适当的冗余设计。例如,在选择硬盘时,可以考虑使用RAID阵列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读写速度;在选择内存时,可以选择较大的内存容量以应对突发流量等。
五、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服务器配置与能够放置的网站数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参考以下案例:某大型电商平台在初期运营时,由于预计的并发访问量较小,选择了较低配置的服务器。
随着业务的发展,访问量逐渐增大,原有服务器配置无法满足需求,导致网站运行缓慢、经常出现宕机等问题。
后来,该电商平台更换了更高配置的服务器,并进行了适当的冗余设计,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六、结论
服务器配置与能够放置的网站数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在选择服务器配置时,需要关注处理器的性能、内存容量、硬盘速度、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方面,并根据预计的网站访问量、网站类型等因素进行相应调整。
同时,还需要关注服务器的负载能力和进行适当的冗余设计以保证网站的稳定运行。
为什么我的电脑会突然之间变成蓝屏,上面会有一串英文和数字,要重起电脑后才会好~~大家如果知道请告诉我
WINDOWS蓝色当机画面解读数 值 叙 述 0 0x0000 作业完成。
1 0x0001 不正确的函数。
2 0x0002 系统找不到指定的档案。
3 0x0003 系统找不到指定的路径4 0x0004 系统无法开启档案。
5 0x0005 拒绝存取。
6 0x0006 无效的代码。
7 0x0007 储存体控制区块已毁。
p$,8 0x0008 储存体空间不足,无法处理这个指令。
Mmi]c99 0x0009 储存体控制区块位址无效。
cp,10 0x000A 环境不正确。
|(8V11 0x000B 尝试载入一个格式错误的程式。
}ME12 0x000C 存取码错误。
Y13 0x000D 资料错误。
L14 0x000E 储存体空间不够,无法完成这项作业。
yx)315 0x000F 系统找不到指定的磁碟机。
gWz<16 0x0010 无法移除目录。
|317 0x0011 系统无法将档案移到 其他的磁碟机。
{;18 0x0012 没有任何档案。
*519 0x0013 储存媒体为防写状态。
_20 0x0014 系统找不到指定的装置。
NV:21 0x0015 装置尚未就绪。
S22 0x0016 装置无法识别指令。
\xsF23 0x0017 资料错误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24 0x0018 程式发出一个长 度错误的指令。
>9;jU25 0x0019 磁碟机在磁碟找不到 持定的磁区或磁轨。
fK6926 0x001A 指定的磁碟或磁片无法存取。
c3Hg27 0x001B 磁碟机找不到要求的磁区。
rt28 0x001C 印表机没有纸。
%f\29 0x001D 系统无法将资料写入指定的磁碟机。
_%2Rg30 0x001E 系统无法读取指定的装置。
uR31 0x001F 连接到系统的某个装置没有作用。
3KH32 0x0020 The process cannot access the file because it is being used by 1another process. TfQwTb33 0x0021 档案的一部份被锁定, 现在无法存取。
Rb34 0x0022 磁碟机的磁片不正确。
请将 %2 (Volume Serial Number: %3) 插入磁碟 @Rj*o0机%1。
UqD36 0x0024 开启的分享档案数量太多。
G =4m638 0x0026 到达档案结尾。
^/#(39 0x0027 磁碟已满。
F50 0x0032 不支援这种网路要求。
hjw51 0x0033 远端电脑无法使用。
&^452 0x0034 网路名称重复。
@0F>qm53 0x0035 网路路径找不到。
37s0(L54 0x0036 网路忙碌中。
%}^K<#55 0x0037 The specified network resource or device is no longer available. >`g56 0x0038 The network BIOS command limit has been reached. 57 0x0039 网路配接卡发生问题。
E.O58 0x003A 指定的伺服器无法执行要求的作业。
es59 0x003B 网路发生意外错误。
:{V60 0x003C 远端配接卡不相容。
`NR61 0x003D 印表机伫列已满。
6$?j62 0x003E 伺服器的空间无法储存等候列印的档案。
K}* 63 0x003F 等候列印的档案已经删除。
%864 0x0040 指定的网路名称无法使用。
[ eC65 0x0041 拒绝存取网路。
d9k66 0x0042 网路资源类型错误。
e67 0x0043 网路名称找不到。
oN68 0x0044 超过区域电脑网路配接卡的名称限制。
[F^Y)69 0x0045 超过网路 BIOS 作业阶段的限制。
3^@cCn70 0x0046 远端伺服器已经暂停或者正在起始中。
Os71 0x0047 由於连线数目已达上限,此时无法再连线到这台远端电脑。
N_(5X72 0x0048 指定的印表机或磁碟装置已经暂停作用。
>yc7x.80 0x0050 档案已经存在。
TF|ij82 0x0052 无法建立目录或档案。
\xS83 0x0053 INT 24�失败 o84 0x0054 处理这项要求的储存体无法使用。
:85 0x0055 近端装置名称已经在使用中。
`s#86 0x0056 指定的网路密码错误。
B 87 0x0057 参数错误。
3ha88 0x0058 网路发生资料写入错误。
PBSbR89 0x0059 此时系统无法执行其他行程。
8XF1=\100 0x0064 无法建立其他的系统 semaphore。
101 0x0065 属於其他行程专用的 semaphore 。
hT102 0x0066 semaphore 已经设定,而且无法关闭。
>a103 0x0067 无法指定 semaphore 。
d.|=Pp104 0x0068 在岔断时间无法要求专用的 semaphore 。
a-~105 0x0069 此 semaphore 先前的拥有权已经结束。
T106 0x006A 请将磁片插入 %1。
)D2d107 0x006B 因为代用的磁片尚未插入,所以程式已经停止。
Y108 0x006C 磁碟正在使用中或被锁定。
\ S0H109 0x006D Pipe 已经中止。
^110 0x006E 系统无法开启指定的 装置或档案。
]V4/111 0x006F 档名太长。
B)#112 0x0070 磁碟空间不足。
Cx^*p8113 0x0071 没有可用的内部档案识别字。
60Et.114 0x0072 目标内部档案识别字不正确。
k117 0x0075 由应用程式所执行的 IOCTL 呼叫 不正确。
#118 0x0076 写入验证参数值不正确。
y/119 0x0077 系统不支援所要求的指令。
1tz120 0x0078 此项功能仅在 Win32 模式有效。
>N=]121 0x0079 semaphore 超过逾时期间。
KDoql122 0x007A 传到系统呼叫的资料区域 太小。
g123 0x007B 档名、目录名称或储存体标签语法错误。
lm124 0x007C 系统呼叫层次不正确。
<t125 0x007D 磁碟没有设定标签。
d5KInh126 0x007E 找不到指定的模组。
8_}127 0x007F 找不到指定的程序。
+M?Qx128 0x0080 没有子行程可供等待。
E129 0x0081 %1 这个应用程式无法在 Win32 模式下执行。
O^;KT130 0x0082 Attempt to use a file handle to an open disk partition for an xoperation other than raw disk I/O. @At`131 0x0083 尝试将档案指标移至档案开头之前。
a.]-132 0x0084 无法在指定的装置或档案,设定档案指标。
+KnA~u133 0x0085 JOIN 或 SUBST 指令 无法用於 内含事先结合过的磁碟机。
D134 0x0086 尝试在已经结合的磁碟机,使用 JOIN 或 SUBST 指令。
5OVl\~135 0x0087 尝试在已经替换的磁碟机,使 用 JOIN 或 SUBST 指令。
7136 0x0088 系统尝试删除 未连结过的磁碟机的连结关系。
:137 0x0089 系统尝试删除 未替换过的磁碟机的替换关系。
sx3W;/138 0x008A 系统尝试将磁碟机结合到已经结合过之磁碟机的目录。
<I3ww139 0x008B 系统尝试将磁碟机替换成已经替换过之磁碟机的目录。
/hN J<140 0x008C 系统尝试将磁碟机替换成已经替换过之磁碟机的目录。
I141 0x008D 系统尝试将磁碟机 SUBST 成已结合的磁碟机 目录。
3=S)Nk142 0x008E 系统此刻无法执行 JOIN 或 SUBST。
r143 0x008F 系统无法将磁碟机结合或替换同一磁碟机下目录。
L144 0x0090 这个目录不是根目录的子目录。
QP145 0x0091 目录仍有资料。
ylHV146 0x0092 指定的路径已经被替换过。
I71~147 0x0093 资源不足,无法处理这项 指令。
U148 0x0094 指定的路径这时候无法使用。
g149 0x0095 尝试要结合或替换的磁碟机目录,是已经替换过的的目标。
!O150 0x0096 档未指定系统追踪资讯,或是追踪功能被取消。
M5Q]151 0x0097 指定的 semaphore事件 DosMuxSemWait 数目不正确。
U152 0x0098 DosMuxSemWait 没有执行;设定太多的 semaphore。
153 0x0099 DosMuxSemWait 清单不正确。
-A[] ~154 0x009A 您所输入的储存媒体标 元长度限制。
3155 0x009B 无法建立其他的执行绪。
)$y156 0x009C 接收行程拒绝接受信号。
N1a|157 0x009D 区段已经被舍弃,无法被锁定。
d,158 0x009E 区段已经解除锁定。
F7@I159 0x009F 执行绪识别码的位址不正确。
$>aBz160 0x00A0 传到 DosExecPgm 的引数字串不正确。
zo:F#8161 0x00A1 指定的路径不正确。
uRE162 0x00A2 信号等候处理。
J164 0x00A4 系统无法建立执行绪。
eJZ%M167 0x00A7 无法锁定档案的部份范围。
%sA170 0x00AA 所要求的资源正在使用中。
(TS j|173 0x00AD 取消范围的锁定要求不明显。
rg174 0x00AE 档案系统不支援自动变更锁定类型。
\%%8180 0x00B4 系统发现不正确的区段号码。
O182 0x00B6 作业系统无法执行 %1。
@G%:183 0x00B7 档案已存在,无法建立同一档案。
G18<186 0x00BA 传送的旗号错误。
UlWC`b187 0x00BB 指定的系统旗号找不到。
]C188 0x00BC 作业系统无法执行 %1。
M%s189 0x00BD 作业系统无法执行 %1。
9U190 0x00BE 作业系统无法执行 %1。
}o191 0x00BF 无法在 Win32 模式下执行 %1。
oP3192 0x00C0 作业系统无法执行 %1。
Brz193 0x00C1 %1 不是正确的 Win32 应用程式。
_\F194 0x00C2 作业系统无法执行 %1。
5u4$!c195 0x00C3 作业系统无法执行 %1。
\}j#PU196 0x00C4 作业系统无法执行 这个应用程式。
{0_N>197 0x00C5 作业系统目前无法执行 这个应用程式。
\>e198 0x00C6 作业系统无法执行 %1。
}w)199 0x00C7 作业系统无法执行 这个应用程式。
x{l$5200 0x00C8 程式码的区段不可以大於或等於 64KB。
6[Tqvn201 0x00C9 作业系统无法执行 %1。
jOMYy202 0x00CA 作业系统无法执行 %1。
nO[203 0x00CB 系统找不到输入的环境选项。
\r ]s205 0x00CD 在指令子目录下,没有任何行程有信号副处理程式。
$206 0x00CE 档案名称或副档名太长。
j5a207 0x00CF ring 2 堆叠使用中。
I]rnQf208 0x00D0 输入的通用档名字元 * 或 ? 不正确, 或指定太多的通用档名字元。
c209 0x00D1 所传送的信号不正确。
9LC)]@210 0x00D2 无法设定信号处理程式。
Oy212 0x00D4 区段被锁定,而且无法重新配置。
x214 0x00D6 附加到此程式或动态连结模组的动态连结模组太多。
C).215 0x00D7 Cant nest calls to LoadModule. /8|9230 0x00E6 The pipe state is invalid. c?231 0x00E7 所有的 pipe instances 都在忙碌中。
65C232 0x00E8 The pipe is being closed. [*P1H233 0x00E9 No process is on the other end of the pipe. dO+x234 0x00EA 有更多可用的资料。
5~-d240 0x00F0 作业阶段被取消。
254 0x00FE 指定的延伸属性名称无效。
!E}{^]255 0x00FF 延伸的属性不一致。
^z259 0x0103 没有可用的资料。
C266 0x010A 无法使用 Copy API。
((267 0x010B 目录名称错误。
Ub$275 0x0113 延伸属性不适用於缓冲区。
k{276 0x0114 在外挂的档案系统上的延伸属性档案已经毁损。
zt277 0x0115 延伸属性表格档满。
^[n^278 0x0116 指定的延伸属性代码无效。
rvL`282 0x011A 外挂的这个档案系统不支援延伸属性。
]]288 0x0120 意图释放不属於叫用者的 mutex。
[kBzy*298 0x012A semaphore 传送次数过多。
1(;E299 0x012B 只完成 Read/WriteProcessMemory 的部份要求。
(ck317 0x013D 系统找不到位於讯息档 %2 中编号为 0x%1 的讯息。
lw e$487 0x01E7 尝试存取无效的位址。
e%534 0x0216 运算结果超过 32 位元。
4/535 0x0217 通道的另一端有一个行程在接送资料。
3)I,J8536 0x0218 等候行程来开启通道的另一端。
Gd994 0x03E2 存取延伸的属性被拒。
b^Ewt/995 0x03E3 由於执行绪结束或应用程式要求,而异常终止 I/O 作业。
996 0x03E4 重叠的 I/O 事件不是设定成通知状态。
s5s997 0x03E5 正在处理重叠的 I/O 作业。
Jf_998 0x03E6 对记忆体位置的无效存取。
T999 0x03E7 执行 inpage 作业发生错误。
u1001 0x03E9 递回太深,堆叠满溢。
MU1002 0x03EA 视窗无法用来传送讯息。
gDxA1003 0x03EB 无法完成这项功能。
SYmH;1004 0x03EC 旗号无效。
#ni1005 0x03ED 储存媒体未含任何可辨识的档案系统。
请确定以载入所需的系统驱动 {J程式,而且该储存媒体并未毁损。
(I 0x03EE 储存该档案的外部媒体发出警告, 表示该已开启档案已经无效。
v 0x03EF 所要求的作业无法在全萤幕模式下执行。
\Ao1008 0x03F0 An attempt was made to reference a token that does not exist. QQ+1<@1009 0x03F1 组态系统登录资料库毁损。
tE2M1010 0x03F2 组态系统登录机码无效。
(1011 0x03F3 无法开启组态系统登录机码。
e1012 0x03F4 无法读取组态系统登录机码。
Qa1013 0x03F5 无法写入组态系统登录机码。
n&1014 0x03F6 系统登录资料库中的一个档案必须使用记录或其他备份还原。
已经还 i,#pDN原成功。
14SdY1015 0x03F7 系统登录毁损。
其中某个档案毁损、或者该档案的 系统映对记忆体 内 %Z.容毁损、会是档案无法复原。
c`W*1016 0x03F8 系统登录起始的 I/O 作业发生无法复原的错误。
系统登录无法读入、 cW写出或更新,其中的一个档案 内含系统登录在记忆体中的内容。
6iGd1017 0x03F9 系统尝试将档案载入系统登录或将档案还原到系统登录中, 但是,指 lH定档案的格式不是系统登录档的格式。
:3g1018 0x03FA 尝试在标示为删除的系统登录机码,执行不合法的操作。
0x03FB 系统无法配置系统登录记录所需的空间。
S1020 0x03FC 无法在已经有子机码或数值的系统登录机码建立符号连结。
0x03FD 无法在临时机码下建立永久的子机码。
|P1022 0x03FE 变更要求的通知完成,但资讯 并未透过呼叫者的缓冲区传回。
呼叫者 A现在 需要自行列举档案,找出变更的地方。
u0F\>J1051 0x041B 停止控制已经传送给其他服务 所依峙的一个服务。
/gz1052 0x041C 要求的控制对此服务无效 kBGUxf1053 0x041D The service did not respond to the start or control request in 5=>V(ba timely fashion. 1054 0x041E 无法建立服务的执行绪。
C-D1055 0x041F 服务资料库被锁定。
K1056 0x0420 这种服务已经在执行。
[1057 0x0421 帐户名称错误或者不存在。
*w DC 0x0422 指定的服务暂停作用,无法启动。
-!1059 0x0423 指定循环服务从属关系。
V1060 0x0424 指定的服务不是安装进来的服务。
\J1061 0x0425 该服务项目此时无法接收控制讯息。
[uhto1062 0x0426 服务尚未启动。
D1063 0x0427 无法连线到服务控制程式。
Z!p1064 0x0428 处理控制要求时,发生意外状况。
6%1065 0x0429 指定的资料库不存在。
AYbO1066 0x042A 服务传回专属於服务的错误码。
!+Bp1067 0x042B The process terminated unexpectedly. 2d;1068 0x042C 从属服务或群组无法启动。
g*nN}1069 0x042D 因为登入失败,所以没有启动服务。
VcC-1070 0x042E 在启动之后,服务在启动状态时当机。
q?1071 0x042F 指定服务资料库锁定无效。
zT1072 0x0430 指定的服务已经标示为删除。
XO1073 0x0431 指定的服务已经存在。
]D1074 0x0432 系统目前正以上一次执行成功的组态执行。
~$zo1075 0x0433 从属服务不存在,或已经标示为删除。
Wu}1076 0x0434 目前的启动已经接受上一次执行成功的 控制设定。
0x0435 上一次启动之后,就没有再启动服务。
0x0436 指定的名称已经用於服务名称或服务显示 名称。
0JeS)-1100 0x044C 已经到了磁带的最后。
wi_%1101 0x044D 到了档案标示。
4+`1102 0x044E 遇到磁带的开头或分割区。
{I/1103 0x044F 到了档案组的结尾。
Sy+1104 0x0450 磁带没有任何资料。
]4)94|1105 0x0451 磁带无法制作分割区。
>_1106 0x0452 存取多重容体的新磁带时,发现目前 区块大小错误。
Y#/1107 0x0453 载入磁带时,找不到磁带分割区资讯。
T<?nwC1108 0x0454 无法锁住储存媒体退带功能。
p1109 0x0455 无法解除载入储存媒体。
H1110 0x0456 磁碟机中的储存媒体已经变更。
2SV~1111 0x0457 已经重设 I/O 汇流排。
nn@1112 0x0458 磁碟机没有任何储存媒体。
Wh1113 0x0459 目标 multi-byte code page,没有对应 Unicode 字元。
DO1114 0x045A 动态连结程式库 (DLL) 起始常式失败。
U=qg 0x045B 系统正在关机。
u1116 0x045C 无法中止系统关机,因为没有关机的动作在进行中。
+1117 0x045D 因为 I/O 装置发生错误,所以无法执行要求。
qDC:Pj1118 0x045E 序列装置起始失败,会取消载入序列驱动程式。
F]P@1119 0x045F 无法开启装置。
这个装置与其他装置共用岔断要求 (IRQ)。
至少已经 f有一个使用同一IRQ 的其他装置已经开启。
P@k1120 0x0460 A serial I/O operation was completed by another write to the serial port. (The IOCTL_SERIAL_XOFF_COUNTER reached zero.) R?x4[1121 0x0461 因为已经过了逾时时间,所以序列 I/O 作业完成。
tzZr#(IOCTL_SERIAL_XOFF_COUNTER 不是零。
) cQ:f:m1122 0x0462 在磁片找不到任何的 ID 位址标示。
IO5]1123 0x0463 磁片磁区 ID 栏位与磁片控制卡追踪位址 不符。
-C1124 0x0464 软式磁碟机控制卡回报了一个软式磁碟机驱动程式无法识别 的错误。
HD1125 0x0465 软式磁碟机控制卡传回与暂存器中不一致的结果。
>X1126 0x0466 存取硬碟失败,重试后也无法作业。
T 0x0467 存取硬碟失败,重试后也无法作业。
*v1128 0x0468 存取硬碟时,必须重设磁碟控制卡,但是 连重设的动作也失败。
5(&8Z1129 0x0469 到了磁带的最后。
S5H3+1130 0x046A 可用伺服器储存空间不足,无法处理这项指令。
&]d 0x046B 发现潜在的锁死条件。
)I$Q+1132 0x046C 指定的基本位址或档案位移没有适当 对齐。
:-V1140 0x0474 尝试变更系统电源状态,但其他的应用程式或驱动程式拒绝。
| 0x0475 系统 BIOS 无法变更系统电源状态。
TdOn 0x047E 指定的程式需要新的 Windows 版本。
$QScT1151 0x047F 指定的程式不是 Windows 或 MS-DOS 程式。
< p@w1152 0x0480 指定的程式已经启动,无法再启动一次。
=c 0x0481 指定的程式是为旧版的 Windows 所写的。
o1154 0x0482 执行此应用程式所需的程式库档案之一毁损。
Q|x1155 0x0483 没有应用程式与此项作业的指定档案建立关联。
2K1156 0x0484 传送指令到应用程式发生错误。
>X0TI 0x0485 找不到执行此应用程式所需的程式库档案。
Zs9UZ1200 0x04B0 指定的装置名称无效。
Hl1201 0x04B1 装置现在虽然未连线,但是它是一个记忆连线。
Jk1202 0x04B2 尝试记忆已经记住的装置。
]Z&D1203 0x04B3 提供的网路路径找不到任何网路提供程式。
zWVHv1204 0x04B4 指定的网路提供程式名称错误。
>}wVA[1205 0x04B5 无法开启网路连线设定档。
c1206 0x04B6 网路连线设定档坏掉。
c\vOl1207 0x04B7 无法列举非容器。
,%1208 0x04B8 发生延伸的错误。
-(7j1209 0x04B9 指定的群组名称错误。
9z1210 0x04BA 指定的电脑名称错误。
Wc1211 0x04BB 指定的事件名称错误。
W!EE1212 0x04BC 指定的网路名称错误。
}Kwk1213 0x04BD 指定的服务名称错误。
T{1214 0x04BE 指定的网路名称错误。
-fY1215 0x04BF 指定的资源分享名称错误。
hPo1216 0x04C0 指定的密码错误。
vT1217 0x04C1 指定的讯息名称错误。
Sw;G%1218 0x04C2 指定的讯息目的地错误。
!QHZr1219 0x04C3 所提供的条件与现有的条件组发生冲突。
G/1220 0x04C4 尝试与网路伺服器连线,但是 与该伺服器的连线已经太多。
x%(1221 0x04C5 其他网路电脑已经在使用这个工作群组或网域名称。
> !-x1222 0x04C6 网路没有显示出来或者没有启动。
8o\H1223 0x04C7 使用者已经取消作业。
pD]xW*1224 0x04C8 要求的作业无法在已经开启使用者对应区段的档案执行。
>1225 0x04C9 远端系统拒绝网路连线。
O?:!-x1226 0x04CA 关闭网路连线。
4`Hs1227 0x04CB 网路传输端点已经有相关连的位址。
v1228 0x04CC 位址尚未有相关的网路端点。
,%1229 0x04CD 尝试在不存在的网路连线作业。
hs#@1230 0x04CE 在作用中的网路连线上执行无效的作业。
l1231 0x04CF 无法传输到远端网路。
0x04D0 无法连线到远端系统。
=P1233 0x04D1 远端系统不支援传输通讯协定。
19v.1234 0x04D2 远端系统的目的地网路端点没有作何执行中的服务。
0x04D3 要求已经中止。
[_;2q1236 0x04D4 进端系统已经中断网路连线。
-#Q1237 0x04D5 无法完成作业,请重试。
u)P1238 0x04D6 无法与伺服器连线,原因是这个帐户已经到达同时连线数目 的上限。
C6:1239 0x04D7 尝试在这个帐户未授权的时间登入网路。
RR^1240 0x04D8 这个帐户无法从这个地方登入网路。
N]} 0x04D9 网路位址无法用於这个要求的作业。
{1242 0x04DA 服务已经登记。
!1243 0x04DB 指定的服务不存在。
@?cU1244 0x04DC 作业无法执行,原因是使用者尚未授权使用。
c1245 0x04DD 要求的作业无法执行,原因是使用者尚未登入网路。
指定的服务不存 %3`8o在。
©《我是网管》论坛 — 菜鸟?大虾?这里就是你的地盘!`A-1246 0x04DE 传回要求呼叫者继续工作的讯息。
t1247 0x04DF 在完成起始作业之后,尝试再执行起始作业。
j1248 0x04E0 没有其他的近端装置。
=1300 0x0514 并未指定所有的参照权限给呼叫者。
SR$sdE1301 0x0515 帐户名称与安全识别码之间尚有未执行完成的连线。
NCt/L1302 0x0516 此帐户并未设定特别的系统配额限制。
<juU?I1303 0x0517 没有可用的加密机码。
传回一个已知的加密机码。
G1304 0x0518 NT 密码太复杂,无法转换成 LAN Manager 密码。
传回的LAN Manager Yp+密码是一个空字串。
oJj!?v1305 0x0519 修正层次不详。
Y#.1306 0x051A 表示两个修订阶层不相容。
I~1307 0x051B 此安全识别码无法指定为这个物件的拥有者。
Pa$VD1308 0x051C 此安全识别码无法指定为主要的物件群组。
b|<w1309 0x051D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operate on an impersonation token Xby a thread that is not currently impersonating a client. <H1310 0x051E 不可以关闭群组。
Z2| 0x051F 目前没有可登入的伺服器,所以无法处理登入要求。
%1312 0x0520 指定登入作业阶段不存在。
该作业阶段可能已经 结束。
u%\pc)1313 0x0521 指定的权限不存在。
1i1314 0x0522 用户端未列出要求的权限。
uQb@1315 0x0523 所提供的名称格式与帐户名称不符。
AN 0x0524 指定的使用者已经存在。
7g`~1317 0x0525 指定的使用者不存在。
}LY0L1318 0x0526 指定的群组已经存在。
`B1319 0x0527 指定的群组不存存。
-vIa1320 0x0528 指定的使用者帐户已经是指定群组的成员,或 指定的群组因为内含成 GKd员而无法删除。
9G6AX[1321 0x0529 指定的使用者帐户不是指定的群组帐户成员。
I1322 0x052A 上一次留下来的管理帐户无法关闭或 删除。
vN8 kG1323 0x052B 无法更新密码。
所输入的密码不正确。
Kcv1324 0x052C 无法更新密码。
所输入的新密码内含不符合 密码规定。
XYCiJ>1325 0x052D 因为违反密码更新规则,所以无法更新密码。
}f&?l1326 0x052E 登入失败: 无法辨识的使用者名称或密码错误。
[i1327 0x052F 登入失败: 使用者帐户限制。
~X1328 0x0530 登入失败: 违反帐户登入时间限制。
k1329 0x0531 登入失败: 使用者不可登入这部电脑。
O1330 0x0532 登入失败: 指定的帐户密码过期。
<O`{e#1331 0x0533 登入失败: 帐户目前无效。
nvx~1332 0x0534 帐户名称与帐户识别码不符。
tI:1333 0x0535 一次要求太多的近端使用者识别码 (local user identifiers, LUIDs)。
1334 0x0536 没有可用的近端使用者识别码 (local user identifiers ,LUIDs)。
;N*@1335 0x0537 安全识别码的转授权部份对这个特殊用法无效。
4g:Na$1336 0x0538 无效的存取控制清单结构。
$1337 0x0539 安全识别码结构无效。
@A^GO1338 0x053A 安全叙述子结构无效。
0x053C 无法建立继承的存取控制清单或存取控制项目。
~1341 0x053D 伺服器目前无效。
1342 0x053E 伺服器目前可以使用。
c=1343 0x053F 所提供的值是无效的识别码授权值。
7M;w1344 0x0540 没有可供安全资讯更新使用的记忆体。
Yh^RJ1345 0x0541 指定的属性无效,或指定的属性与整个群组的 属性不相容。
@+Y7h1346 0x0542 Either a required impersonation level was not provided, or the provided impersonation level is invalid. %pAuy 1347 0x0543 Cannot open an anonymous level security token. (3E3h1348 0x0544 所要求的认可资讯类别无效。
$v1349 0x0545 The type of the token is inappropriate for its attempted use. PaG1350 0x0546 无法在没有相关连安全性的物件执行 安全作业。
;z1351 0x0547 指示无法连到 Windows NT 伺服器,或网域中的物件 受到保护,所以 b^无法撷取所需的物件。
FK1352 0x0548 安全帐户管理程式或区域安全授权伺服器状态 不正确,所以无法执行 9}e@o安全作业。
2B%1353 0x0549 网域状态错误,所以无法执行安全作业。
|1354 0x054A 只有网域的主网域控制器才能使用这项作业。
cv1355 0x054B 指定的网域不存在。
7#c`.G1356 0x054C 指定的网域已经存在。
t96%!O1357 0x054D 尝试超过每个伺服器的网域数目限制。
MeA 0x054E 因为磁碟上发生严重的储存媒体错误或是资料结构毁损, 所以无法完 N=-P,成所要求的作业。
QV 0x054F 安全帐户资料库内有内部不一致的状况。
yw[C{1360 0x0550 通用的存取类型包含在某一存取遮罩中, 这个遮罩已经对应到非通用 D(的类型。
ooMJt
BT下载和电驴下载是怎么一回事啊?举个列子!
他们都是P2P软件. 下载的时候也上传 集体见下P2P是一种技术,但更多的是一种思想,有着改变整个互联网基础的潜能的思想。
(1)p2p的概念 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伙伴”等意义。
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
目前人们认为其在加强网络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换、分布计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简单的说,P2P直接将人们联系起来,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交互。
P2P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间商。
P2P就是人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交换文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连接到服务器去浏览与下载。
P2P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改变互联网现在的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用户。
P2P看起来似乎很新,但是正如B2C、B2B是将现实世界中很平常的东西移植到互联网上一样,P2P并不是什么新东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按照P2P模式面对面地或者通过电话交流和沟通。
即使从网络看,P2P也不是新概念,P2P是互联网整体架构的基础。
互联网最基本的协议TCP/IP并没有客户机和服务器的概念,所有的设备都是通讯的平等的一端。
在十年之前,所有的互联网上的系统都同时具有服务器和客户机的功能。
当然,后来发展的那些架构在TCP/IP之上的软件的确采用了客户机/服务器的结构:浏览器和Web服务器,邮件客户端和邮件服务器。
但是,对于服务器来说,它们之间仍然是对等联网的。
以email为例,互联网上并没有一个巨大的、唯一的邮件服务器来处理所有的email,而是对等联网的邮件服务器相互协作把email传送到相应的服务器上去。
另外用户之间email则一直对等的联络渠道。
当然但是过去的5年里,互联网的发展至少从表面上远离了P2P,互联网上绝大部分的节点也不能和其他节点直接地交流。
Napster正是唤醒了深藏在互联网背后的对等联网。
Napster的文件共享功能在局域网中共享目录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但是Napster的成功促使人们认识到把这种“对等联网”拓展到整个互联网范围的可能性。
当然,在许多人的眼中,Napster并不是纯粹的P2P,它仍然需要一个处于中心协调机制。
事实上,网络上现有的许多服务可以归入P2P的行列。
即时讯息系统譬如ICQ、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Pager、微软的MSN Messenger以及国内的OICQ是最流行的P2P应用。
它们允许用户互相沟通和交换信息、交换文件。
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是直接的,需要有位于中心的服务器来协调。
但这些系统并没有诸如搜索这种对于大量信息共享非常重要的功能,这个特征的缺乏可能正 是为什么即时讯息出现很久但是并没有能够产生如Napster这样的影响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可以归入P2P是拍卖网站譬如eBay,人们在总结eBay的模式的时候用了C2C,是不是和P2P有一点类似?eBay就是一个将人们联系的和交易物品的社区,用户可以方便的搜索其他用户叫卖的商品。
eBay提供了一些使得交易得以顺利进行的服务,但是交易是直接在用户之间进行的。
如果将“交易”的概念推广,C2C就是P2P的一个特例,这里人们互相交换的是商品。
但如果仔细深究的话,Napster和即时讯息在赋予用户之间直接交流的能力、eBay使用户可以直接交易的同时,却破坏了服务器端的那种自互联网出现之初就存在的对等联网思想,因为它们都需要有一个位于中心的服务器来协调,而不是分布在世界上不同地方的、对等联网的许多服务器。
这也正是诸如Gnutella和Freenet不断的宣称它们创造了“纯粹”的P2P,完全没有中心服务器的P2P服务。
(2)p2p的思想溯源:回到互联网的本质 如果回顾一下,我们会发现在WWW出现伊始P2P就是互联网的本质特征之一。
人们各自建立网页、互相做链接,人们上网是沿着链接冲浪。
那时的web是真正的“网”(web)。
但是当Yahoo!和Lycos建立了搜索引擎和门户站点后,人们上网的方式被改变了,人们从此到一个地方去获取所有的信息。
记得_blank>新浪曾经有一段时间说它们是“目标站点”模式,但是如果多问一句,现在人们一条一条地阅读_blank>新浪的新闻,在头脑中还有一个“网”的概念吗?最大的问题是,这些站点控制了信息的流动、充斥了过时的信息、阻碍了真正的交流,或者对于很多人来说,另外还有太多的广告。
P2P就是把控制权重新还到用户手中去。
人们通过P2P可以共享硬盘上的文件、目录甚至整个硬盘。
这种能量是非常令人激动的,那些费心存储在自己的硬盘上的东西肯定是我们认为最有价值,所有人都共享了他们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这将使互联网上信息的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
是不是有一种和WWW刚刚出现的时候同样的激动呢?有一点。
因为每个Peer都代表了其后的人,基于自组织的网上社区也正在显现。
与门户站点从上而下建立社区的方式不同,人们将以自发的方式形成社区。
当人们加入P2P网络的时候,所有人都拥有了平等的机会,所有人都拥有了极容易地在网络上创造“内容”的机会。
当然,真正在网络上创造或提供内容的人还是少数的,据统计Gnutella的用户中仅仅有2%向其他用户提供了内容,即使在比较活跃的Usenet张贴文章的用户也仅占所有用户的7%。
但是,P2P第一次使得所有上网的人都拥有了平等的机会。
下面试图用三句话来揭示P2P的影响: 对等联网:是只读的网络的终结(Peer-to-peer is the end of the read-only Web) 对等联网:使你重新参与互联网(Peer-to-peer allows you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et again) 对等联网:使网络远离电视(Peer-to-peer steering the Internet away from TV)如上文所言,P2P不是一个新思想,从某些角度看它甚至是整个最初创建互联网的最基本的思想。
我们不妨花时间作一点回顾。
互联网的发展于近现代的许多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并无不同,即都是先在军事工业形成,再转到民用领域。
互联网发源于至今看来也十分新颖的战略思想:为了避免敌人的毁灭性武器命中全国的军事指挥控制中心,应该怎么办?传统的方法是一方面想方设法尽可能地不让敌人知道中心的确切位置,另一方面提高中心的抵御打击的能力。
但在当今的核武器年代,对方有着连一个星球都可以炸毁的核弹,再固若金汤的防御措施一旦受到攻击肯定马上化为乌有。
而只要有机密存在,总有打探出机密的方法,所以靠保密中心所在位置的方法也不是长远之计。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军事人员充分发挥逆向思维,想到既然不可能长期、有效地保护中心免受攻击,那么还不如根本不设中心! 让每一个基地乃至每一台电脑都能独立运作,这么一来等于有了无数中心,敌人除非真的将这个星球炸了,否则其中一个基地或电脑受损,也不影响其他基地或电脑继续发挥作用。
正是这种“非中心化”的思想成为形成互联网最基本的概念。
但是许多技术出现之后往往并不会完全按照原先的设计发展,服务器/客户机的架构逐渐变成了互联网的主流,浏览变成了人们在互联网上最主要的生存方式。
互联网的普通用户似乎在慢慢的退化、和电视观众一样被动地浏览着大网站们创造的内容。
人们在网络上的主要活动访问了在这么门户站点上,读新闻、参与讨论组、聊天。
但是这使得设计的互联网的一个特性消失了——如果Yahoo因故中断服务如出现什么情况?这种假设不太容易看到,但是年初的黑客攻击各大网站造成的混乱似乎可以给我们一点联想的线索。
上面提到像Napster和即时讯息还是需要位于中心的服务器,那么Gnutella网站上的一句话可能表达了它们所推广的“纯粹”的P2P所包含的“非中心化”的理念:设计Gnutella是为了在核战中生存(Gnutella Is Designed to Survive Nuclear War)。
它的网站上这样描述,纽约的用户受到攻击至多只会影响那个地区的部分用户,而其他地方的Gnutella用户还能正常的使用,这不正是互联网最初的理想吗? (3)Napster带来的革命 Napster是去年当时由只有18岁的肖恩·范宁(Shawn Fanning)开发的,它提供服务允许音乐迷们交流MP3文件。
它与先前也被推上被告席的提供免费音乐下载的不同就是在Napster服务器没有一首歌曲,Napster提供了一个新的软件供音乐迷在自己的硬盘上共享歌曲文件,搜索其他用户共享的歌曲文件,并到其他也使用Napster服务的用户硬盘上去下载歌曲。
Napster在短时间里吸引了5000万用户,最终,它被五大唱片商以侵犯版权推上被告席而成为世界的焦点。
可能从来没有一个行业象唱片业这样,生存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软件而受到如此深重的威胁。
对于Napster引起的版权问题有过很多的讨论,但是多花一些时间讨论还是值得的,因为这个案件决定了也决定了P2P文件共享这一分支的前途,也决定了未来如何处理互联网上的版权问题。
10月31日原告之一BMG公司和Napster达成和解协议。
舆论认为这表明唱片业意识到通过数字方式发布音乐将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消灭Napster也无法阻止其他模仿Napster的服务商出现。
因此还不如与之合作改变Napster,将之变成在线音乐销售的渠道。
现在的唱片工业面临的可能不是如何“像压碎一个鸡蛋”那样压碎,而是与之合作,将Napster的5000万用户变成自己的客户。
也就是将Napster的模式变成“合法化的Napster”模式。
唱片工业的困境是如何防止那些Napster的模仿者继续免费提供歌曲。
2000年2月12日,美国旧金山第九巡回上诉法院的三名法官就音乐网站Napster版权纠纷案作出裁决,认为它侵害了各大唱片公司的版权。
但是三名法官并没有应唱片公司的要求,决定立即关闭网站,而是把最初的判决送回给低一级的地方法院。
法官们说,这项裁决内容过于复杂,需作进一步澄清。
但错综复杂的法律过程和长达58页的判决书反映了现在既缺乏与互联网相关的版权法,也缺乏相应的司法实践。
但是,不管Napster案的结果如何都不能改变Napster后面的技术和思想给互联网带来的影响。
“魔鬼”已经钻出了魔瓶,而魔瓶也已经被打破了。
对于唱片界来说,至少它们销售唱片的方式被彻底改变了。
下一个可能是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压缩技术和宽带网络将使得人们会在网络上轻易地传输整部电影。
事实上合法化的网络上已经出现了许多试图推出“合法化的Napster”模式的公司,譬如由Napster的创办人之一创办的和。
P2P对于唱片商来说的确有吸引力,如果它们能够从用户身上收费的话。
对于利用诸如一个集中的站点提供收费的mp3音乐下载,用户每次从网站下载的时候,网站都必须向电信交流量费,而使用P2P则使得这部分费用不再存在了。
因此唱片商获得更多的利润,用户也应该可以得到更便宜的音乐。
从某种意义上软件也好像预测到了大规模盗版和文件共享可能带来的影响,这主要归功于开放源码软件给软件业带来的“头脑风暴”。
在亚洲和东欧,软件业已经在反对盗版上打了败仗。
这也正是微软极力推广一种“软件注册模式”,把软件作为按月付费的服务出售,而不再是向过去那样出售容易复制和盗版的硬拷贝。
当然,对所谓“合法化的Napster”模式还是有很多质疑。
P2P的这种文件共享功能似乎没有带来什么附加值,尽管这个过程可能是非常有趣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项技术可能被用来推动人们重新参与互联网、创造他们自己的内容,这也许是价值所在。
所有的社区网站都有一个“梦想”,让用户互动来产生内容,但是由于由上而下创建的社区的最根本上的问题,这种梦想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
P2P或许可以改变这一点。
Napster创造的奇迹同时也是揭示了在互联网时代普通人也具有改变整个世界的能力。
当肖恩·范宁在波士顿的东北大学校园开发Napster的时候,他只不过是想和他在维吉尼亚的朋友共享mp3歌曲文件。
现在这个小软件改变了整个世界。
(4)p2p改变了什么?内容转移到“边缘” 在回顾了Napster了问题和困境之后,下面将看看P2P的更多激动人心的东西和消除围绕这个新词的种种误解,以及看看P2P的机会主要在哪儿。
P2P带来的一个变化就是改变了“内容”所在的位置,内容正在从“中心”走向“边缘”,也就是说内容将主要不是存在几个主要的服务器上,而是存在所有用户的个人电脑上。
Napster的成功使我们不得不去质疑流传已久的两个断言,“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是未来趋势”和“个人电脑死了”。
ASP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对于大多数客户来说购买和维护高性能的服务器的成本太高了,但是P2P使得每个人办公桌上的电脑都可以成为“服务器”。
用户原来是用台式电脑准备好数据之后再把数据上载到服务器上去,而使用P2P将不再需要这个过程。
“个人电脑死了”这个断言就是个人电脑将主要用来浏览互联网、字处理等,因此最简单的瘦客户机就可以满足需求。
P2P使得个人电脑再一次成为“中心”。
P2P使得个人电脑重新焕发活力、不再是被动的客户端,而成为具有服务器和客户端的特征的设备,个人电脑将重新成为互联网的中心。
互联网的存储模式将由现在的“内容位于中心”模式转变为“内容位于边缘”模式。
从这个角度看P2P带来了几个改变: 首先,客户不再需要将文件上载到服务器,而只需要使用P2P将共享信息提供出去; 其次运行P2P的个人电脑不需要固定IP地址和永久的互联网连接,这使得那些拨号上网的用户也可以享受P2P带来的变革,这部分用户在所有用户中占有极大的比重; 最后,P2P完全改变过去控制互联网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消除客户机和服务器二者之间的差别。
上文对Napster所遭遇的法律问题有很多讨论,但是换个角度来阐述,盗版问题往往也正显示存在大量未能满足的需求。
Napster的惊人成功(这里指吸引大量用户而不是获得利润)是一种难得的对P2P的概念上可行性的证明,揭示了P2P改变互联网的潜力。
直通桌面的宽带网络逐渐成为现实、个人电脑越来越强大足以胜任“服务器”功能也从另外的方面确保P2P发挥其能量。
个人电脑取代位于中心的服务器成为内容的主要存储地将对互联网的几个主要发展方向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这可能改变Windows和Linux几年的“战争”的局面,当“桌面”和服务器逐渐融合,微软可能会极力推广其基于Windows2000的Web服务和“内容处于边缘”(内容处于桌面)模式,从而可能破坏Linux在服务器市场上存在的基础。
提供免费个人主页服务的公司存在的一个理由就是目前互联网使得普通用户很难拥有自己的服务器放置自己的内容。
可以预言类似Napster的服务将会出现供人们在自己的个人电脑上发布主页和内容。
WAP等移动服务协议目前还主要关注让人们去使用处于中心的商业服务如新闻、股票信息等。
但更多的时候人们最需要的信息是那些在他们的个人电脑上的信息,P2P使这成为可能。
人们可以通过无线联网P2P访问他们的个人电脑,这也就是一些公司所宣传的个人化P2P(Personal P2P)的“无线版本”。
当然,这也不是说使用P2P的个人电脑可以取代服务器,那些安全的备份和需要专家来不断更新的数据还将存在于位于中心的服务器上。
可以这样看待P2P带来的转变,“内容位于中心”模式较好的适应了互联网初期的情况,个人电脑性能太差因而需要有专门的服务器、带宽太窄使得个人电脑不得不退化到被动浏览。
宽带互联网、更稳定的更高性能的个人电脑使得我们有理由预言下一个5年将是由“内容位于边缘”模式主导。
(5)重新解读P2P 每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出现的时候它往往可能被人们误读。
P2P这次也不例外,Napster让人们开始关注P2P,但也使得许多人认为P2P就是歌曲交换、文件交换,甚至认为P2P和盗版有着必然的联系。
可以说人们对P2P的理解是被误导的和不完全的。
自由软件(Free software)出现之初也面临着误读的困境,人们开始的时候将Free理解为免费的,从而认为自由软件是不可靠的、认为自由软件运动是激进的“反文化的”。
事实上Free更多的应该指自由地探索想法、在软件中表达出来和共享软件。
这一点对自由软件的鼓吹者们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但是需要有人去告诉商界、媒体和公众自由软件在经济上和逻辑上是可行的。
当时著名出版人O’reilly组织了一次自由软件峰会重新定义自由软件,将自由软件改名为开放源码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
这一重新定义使得人们开始拨开误解的乌云,了解Free的本质。
开放源码将人们从有缺陷的软件、锁定效应和传统的软件分发渠道中解脱出来。
自由表示合作将可以跨越公司的边界、共享基础性的开发,使人们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高附加值的服务上去。
今年8月,O’Reilly又组织另一次峰会来帮助人们认识P2P的潜力和消除Napster、Gnutella造成的P2P是盗版技术的负面影响。
另外,他认为目前P2P的状态类似于“盲人摸象”,P2P技术的领导者们每个人都看到了P2P这头“巨象”的一些特征。
,如果他们能够有机会交流思想,P2P将会更快地发展。
这次P2P峰会主要有三个目的:定义P2P,我们要从中的到什么以及为什么;描述P2P的机会,P2P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形成一个提供给大众的关于P2P的信息,消除那些负面影响。
参与P2P峰会的有媒体不断报道的那些提供文件交换服务如Napster、Gnutella、Freenet的开发者,也有那些试图挖掘P2P分布计算能力的公司和组织如Popular Power、SETI@home、等的开发者。
后面的三家公司希望使用P2P技术集中那些联接在网络上的电脑的空闲的CPU时间片断、内存空间、硬盘空间来替代“超级计算机”。
其它正在进行的P2P应用还有,IBM、微软、Ariba也在合作开展一个名为UDDI的项目以将B2B电子商务标准化;Eazel正在建立下一代的Linux桌面;Jabber已经开发了一种基于XML、开放的即时讯息标准,Jabber被认为是建立了未来使用P2P数据交换的标准;由Lotus Notes的开发者创建的Groove试图“帮助人们以全新的方式沟通”;英特尔也在推广它的P2P技术以帮助更有效地使用芯片的计算能力。
列这样一个名单有一点枯燥,尤其是对于那些对于具体细节没有太多兴趣的读者,但这又是必要的。
因为这些描述可以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
(6)尚未被了解的P2P Napster是与设备相关的,用户连接到到由它创建的P2P网络上是为了获取Mp3歌曲文件。
但是对于即时讯息这一类P2P应用来说是完全不同的,别人连接的目的是和另一个Peer交流,而不必管他使用的是电脑、手持电脑或者手机。
P2P提供了在网络上与设备无关的实时交流的能力。
这种将把用户实时的连接起来的能力是P2P最令人感到激动的特性。
事实上我们可以从AOL的AIM、国内Oicq受欢迎的程度认识到这个事实。
能够实时地寻找和联络需要的人是商业应用的基本要求,电话可以做到这一点,而在网络上最常用的E-mail并不能做到这一点。
因此,即时讯息将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服务,更多的它将是下一个最基本的互联网商业工具。
即时讯息现在看起来可能成为诸如客户服务、供应链管理等商业应用的平台。
开发了一个开放源码的基于XML和Java即时讯息服务的Jabber似乎正是创建了一个这样的平台。
Jabber的开发者似乎刻意集中了互联网现有的所有激动人心的东西:P2P、Java、XML和开放源码。
它是不是有这种潜力呢?我们最好拭目以待,但Jabber的模式至少要比Napster要清晰得多。
Negroponte在其《数字化生存》中曾经有一个著名的论述,“网络上的东西将比人要多”。
P2P将使得这些“东西”之间的直接交流成为可能,网络上每个设备都是“活跃”的,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有部分是非常活跃,而有的则被动的,有时候直接交流的那些设备可能都是某一个用户自己的,譬如说掌上电脑和台式电脑的数据同步是最好的例子。
如果用户的掌上电脑上有些数据和内容是台式电脑上没有的,台式电脑也应该能够向掌上电脑要求获取那些信息,这应该跟我们通过Napster到其他用户那儿去搜索和下载mp3歌曲一样。
最重要的一点是,不是网络上的节点数目而是这些节点如何参与网络决定网络是否强大、是否有价值。
怎样使得网络上几亿的人和更多的设备都活跃地参与呢?P2P正是一系列架构、技术、策略的开端,它使得互联网的这一理想开始变为现实。
现在人们看到的和预言的都只是冰山露出的一个小角,更多的还在水下。
(7)P2P中的P是人(People)! Dave Winner的论断P2P中的P是人(people)!这可能是我读到的关于P2P最深刻的解读之一。
事实上,我们所处的真实生活是P2P的环境,人们可以和其他人直接地的交流。
信息技术将我们带到了网络空间,在网络空间我们仍然希望还能够按照原来的P2P方式交流沟通。
尽管互联网本质上是支持对等交流模式,但是网络的发展给对等交流增加了许多障碍。
正如许多技术专家所指出的,动态IP地址、_blank>防火墙、代理服务器从技术上使得对等连接变得很困难。
更不用说目前的网络主导模式已经发展成为服务器/客户端模式,人们在网络上只能被动的接受那些大公司诸如Yahoo!、等提供的信息,交流是非常困难的。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诸如空间、社会等级等也束缚了人们的对等交流。
但是如果网络能够使我们看到对等交流的可能性,为什么不去追求?) 可以这样类比,互联网的出现和电话的发明是具有同样的意义的,但是互联网最开始的主要特征是非实时的,更类似于传真,而没有提供像电话那样实时交流,现在P2P的即时讯息可能使得互联网上的实时交流变得和Web页面、E-mail那样普遍和不可或缺。
对于所有的P2P应用来说,最先要做的就是恢复互联网曾经失去的对等联网能力。
这也正是Napster从概念上最大的缺陷。
(email是具有P2P交流的特征的,但email缺乏实时交流的能力,它类似与传真,但我们还需要“电话”的。
) 从“人”的角度上将,P2P发展的要点并不是P2P网络架构是如何,而是P2P将人们在网络上连接起来了,人们可以在网络这个更迅疾的媒介上处理那些需要沟通的问题。
这是最重要的。
尽管到今天还有人在怀疑互联网作为零售商业和B2B媒介的有效性,但是互联网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是不需要任何讨论的。
过分的谈了“纯粹的”的、完全消除控制的P2P是毫无意义的。
中心化或者非中心化都只是工具,都是为了创造出使人们可以更有效地沟通的工具。
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至今仍只有极少的部分被应用到网络上,如新闻、B2C、B2B。
现在,人们最常使用的P2P被移植到了网络空间。
P2P可能改变一些我们已经熟知的、习惯了的产品和服务,也会创造更多。
究竟会出现些什么?预言未来的最好办法是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