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搬迁的问题。
从原来的住所迁移到新的地方,对于个人或家庭而言,不仅仅是物品和空间的转移,更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流程和开销。
除了显而易见的搬家费用,还有一些隐形开销常常让人措手不及。
本文将深度探讨搬迁过程中的隐形开销,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搬迁工作,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一、调研与策划费用
在搬迁之前,通常需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和策划工作。
这不仅包括了解新居住地的房价、租金、生活成本等信息,还要对搬家流程有所了解。
很多时候,人们会选择找专业的搬家公司或中介机构进行咨询和策划,这就产生了一笔相关费用。
这些机构会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建议,并提供合理的搬迁方案,帮助避免不必要的开销。
二、房屋改造与装修费用
对于购买新房或租赁新居的人来说,可能需要对房屋进行改造或装修以适应自己的需求。
这包括拆除旧的装修、重新布局、粉刷墙面、安装家具和电器等一系列工作。
这些费用往往超出预算,成为搬迁过程中的隐形开销之一。
因此,在搬迁前要做好充分的预算和规划,避免盲目装修和改造。
三、新家具及生活用品购置费用
随着搬迁到新居,人们往往需要购置新的家具和生活用品。
这包括床铺、沙发、餐桌椅、厨房用具、清洁用品等。
有时候,这些购置费用可能会超出预期,成为隐形开销的一部分。
为了节省开支,可以提前做好购置计划,了解市场价格,并在购买时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
四、搬家过程中的物品损失与赔偿
在搬家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导致物品损失或损坏。
虽然一些正规的搬家公司会对物品损失进行赔偿,但往往存在争议和纠纷。
因此,在搬家前要做好物品的整理和保管工作,并对贵重物品进行特殊标注和保险。
同时,要选择信誉良好的搬家公司,明确赔偿标准,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纠纷。
五、新居适应期的额外支出
搬迁到新居后,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
这段时间可能会产生一些额外的支出,如寻找新的超市、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适应新环境所需的交通费用等。
这些支出虽然不大,但也是搬迁过程中的隐形开销之一。
为了降低这些支出,可以提前了解新居周边的设施和服务,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六、心理调适与适应成本
除了物质层面的开销,搬迁还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面对新的环境、邻居和社区,人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
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参加社交活动、心理辅导等方式来帮助自己适应新环境,这些也会产生一定的费用。
尽管这些费用难以量化,但同样需要重视和关注。
七、应对策略与建议
面对搬迁过程中的隐形开销,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建议来应对:
1. 提前做好调研和策划工作,了解搬迁流程和费用,制定合理的预算。
2. 避免盲目装修和改造,做好规划和预算,选择性价比高的服务和产品。
3. 提前购置家具和生活用品,了解市场价格,选择性购买。
4. 做好物品的整理和保管工作,选择信誉良好的搬家公司,并明确赔偿标准。
5. 提前了解新居周边的设施和服务,降低适应期的额外支出。
6. 关注心理调适与适应成本,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和支持。
搬迁过程中的隐形开销多种多样,需要我们提前了解和准备。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预算,以及选择合适的服务和产品,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搬迁过程中的开销,顺利度过搬迁期。
学术论文中的“问题意识”指的是什么
(1)联系工作实际选题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特别是自身工作实际),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建议立足于本地甚至是本单位的工作进行选题。
选题时可以考虑选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论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或者以自己通过大学学习所掌握到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引起实际工作问题。
(2)选题适当所谓选题要适当,就是指如何掌握好论题的广度与深度。
选题要适当包括有两层意思:一是题目的大小要适当。
题目的大小,也就是论题涉及内容的广度。
确定题目的大小,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定。
如果题目过大,为了论证好选题,需要组织的内容多,重点不易把握,论述难以深入,加上写作时间有限,最后会因力不胜任,难以完成,导致中途流产或者失败。
相反,题目太小了,轻而易举,不费功夫,这样又往往反映不出学员通过几年大学阶段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水平,也失去从中锻炼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同时由于题目较小,难以展开论述,在字数上很难达到规定字数要求。
此外,论文题目过小也不利于论文写作,结果为了凑字数,结尾部分东拼西凑,结构十分混乱。
二题目的难易程度要适当。
题目的难易程度,也就是论题涉及的深度。
确定题目的难易,也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而定,量力而为。
题目难度过大,学员除了知识结构、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外,资料搜集方面也有局限。
这样,就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致使论文写了一半就写不下去了,中途要求另选题目。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不要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去选一些自己不可能写好的论题;又不能贪图轻便,降低要求,去写一些随手可得的论题。
(3)选题要新意所谓要有新意,就是要从自己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出发,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善于发现新问题,敢于提出前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虽已提出来,但尚未得到定论或者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只要自己的论文观点正确鲜明,材料真实充分,论证深刻有力,也可能填补我国理论界对某些方面研究的空白,或者对以前有关学说的不足进行补充、深化和修正。
这样,也就使论文具有新意,具有独创性。
地下水中的含砷量是浅层水含的多还是深层水含量乔
随含水层深度变化的砷浓度–空间类型和变化天然环境中的砷浓度很低,在Bangladesh地区地下水中的砷浓度假定是来自地质体, 其浓度随不同的深度而变化.许多对砷浓度随含水层深度变化的类型的研究得出不同的结果.一些研究报告展示,砷浓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而另一些报告则认为,深层含水层不含砷,是安全的.决策者提出缓解砷的措施是安装深层井开采不含砷的深层水.本文就是要探讨这项措施的科学依据,这项措施是否是可持续的.分析砷浓度随深度的空间变化类型是本文的主要目的.本文也探讨砷在深层含水层中是不是浓缩的.地下水砷浓度和含水层深度之间的关系用统计、地质统计和空间技术来分析.1.3 地球化学变化引起含水层中砷的释放地球化学反应导致含水层沉积物释放砷的辩论仍然在进行,因为沉积物是复杂的介质,各种天然的和人为的来源都与水中的砷污染有关.本文着重研究有关地下水砷污染的来源.地下水中过量的砷在两种环境中发现:首先是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内陆或封闭盆地;其次是冲积扇中强烈的还原环境.两种环境都含有年轻的沉积物,地形是平坦或低洼地区,地下水滞留区变化导致吸附的砷尤其是砷(V)和其他阴离子形式的元素从矿物氧化物中,特别是Fe的氧化物解析出来,或者pH阻止这些元素被吸附;第二个因素是近中性的pH、强还原环境,导致砷从矿物氧化物中解析以及Fe/Mn氧化物的还原性溶解也使砷释放.在这些地下水中Fe(II)和砷(III)是相对富集的,SO4浓度很小,一般为1mg/L或更小.高浓度的PO4、HCO3、硅酸,可能还有有机质,由于吸附体的竞争,它们能够促进砷的解吸.受砷影响的含水层受某种环境的控制,似乎是特殊的而不是普遍的.1.4 探寻安全水的选择:孟加拉国降砷的难度孟加拉国农民几十年来一直用浅井水作为饮用和其他生活用水.然而1990年代以来,检测到地下水中的砷和水位在降低,除了不能接受的铁浓度和浅层水中的盐份,含水层已经严重威胁了该国的农村管井给水系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水工程师提出了各种技术:挖井、砷离子去除厂、池砂过滤、雨水收集系统、管水供水系统等.为了饮水安全,技术上和地质上对于孟加拉国来说是可行的.但是从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来说,人们面临这些困难时并未采用这些技术,而最终放弃了缓解砷的主动性.这些技术的成本对单个家庭来说极为昂贵的,这就迫使人们接受社区所有权,有时导致人们放弃安全饮用水;此外,由于各项技术的复杂性和繁琐、费力的操作和维护占据了更多的空间,所以这些技术不能为家庭所用.因此,现有的技术方法可能不适宜解决降砷问题,并且为贫穷农民供给安全水.以家庭为基础的给水可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由于地质结构和生物地球化学的作用使得深层地下水中含有较高的砷
什么是振冲地基?振冲地基的具体施工方法,流程是什么?
振冲地基法是指利用振冲器的强力振动和高压水冲加固土体的方法。
该法是国内应用较普遍和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各类可液化土的加密和抗液化处理,以及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人工填土、湿陷性土等地基的加固处理。
采用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可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建(构)筑物地基沉降量、提高土石坝(堤)体及地基的稳定性、消除地基液化的目的。
振冲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振冲法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粉质黏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对于处理饱和黏性土和黄土地基,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不加填料振冲加密适用于处理黏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砂、粗砂地基。
不宜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GJ7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1.3 术语1.3.1 振冲碎石法是利用振冲器水冲成孔,分批量以砂石骨料形成桩体,桩体与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减少地基的沉降和沉降差。
本工艺有以紧密的桩体材料置换一部分地基土的振冲置换作用。
1.3.2 振冲挤密法是利用振冲器和水冲过程,使砂土结构重新排列挤密而不必另加砂石填料的方法,仅适用于处理松砂地基。
1.4 施工准备1.4.1 技术准备1.4.1.1 熟悉图纸,解决技术疑问。
1.4.1.2 熟悉工程地质资料。
1.4.1.3 经审批后的复合地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1.4.1.4 根据图纸定好桩位点、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位置。
1.4.2 物资准备1.4.2.1 定位用木桩、线绳、石灰等。
1.4.2.2 填料可用坚硬、不受侵蚀影响的碎石、卵石、角砾、圆砾、矿渣以及砾砂、粗砂、中砂等,含泥量不大于5%,有机质含量不大于5%。
1.4.2.3 填料粒径为:30kW振冲器20mm~80mm,55kW振冲器30mm~100mm,75kW振冲器40mm~150mm。
1.4.3 施工设施准备1.4.3.1 施工机械主要施工机械:振冲器、起重机、装载机等。
起重机根据振冲器大小选用12t~16t起重机。
1.4.3.2 工具用具主要工具用具:铁锹、手推车等。
1.4.3.3 监测装置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塔尺、钢钎等。
1.4.4 作业条件准备1.4.4.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础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应齐全。
1.4.4.2 建筑物地面上所有障碍物和地下管线、电缆、旧基础等均已全部拆除或搬迁。
沉管振动对临近建筑物及厂房内仪器设备有影响时,已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1.4.4.3 施工场地已进行平整,对桩机运行的松软场地已进行预压处理,周围已做好有效的排水措施。
1.4.4.4 桩轴线控制及水准基点桩已经设置并编号,且经复核;桩孔位置已经放线并已标志定位或撒石灰。
1.4.4.5 已进行成孔、夯填工艺和挤密效果试验,确定有关施工工艺参数(分层填料厚度、留振时间、振冲电流和振冲后的干密度、打桩次序),并对试桩进行了测试,承载力挤密效果等符合设计要求。
1.4.4.6 供水、供电、运输道路、现场小型临时设施已经设置就绪。
1.4.4.7 要选择和确定钻机的进出路线,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1.5 施工工艺1.5.1 施工工艺流程振冲碎石法工艺流程见图1-1。
振冲挤密法工艺流程见图1-2。
你当前位于:首页 >> 技术进步 >> 技术交流振冲地基施工工艺标准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振冲法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粉质黏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对于处理饱和黏性土和黄土地基,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不加填料振冲加密适用于处理黏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砂、粗砂地基。
不宜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JGJ7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1.3 术语1.3.1 振冲碎石法是利用振冲器水冲成孔,分批量以砂石骨料形成桩体,桩体与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减少地基的沉降和沉降差。
本工艺有以紧密的桩体材料置换一部分地基土的振冲置换作用。
1.3.2 振冲挤密法是利用振冲器和水冲过程,使砂土结构重新排列挤密而不必另加砂石填料的方法,仅适用于处理松砂地基。
1.4 施工准备1.4.1 技术准备1.4.1.1 熟悉图纸,解决技术疑问。
1.4.1.2 熟悉工程地质资料。
1.4.1.3 经审批后的复合地基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1.4.1.4 根据图纸定好桩位点、编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位置。
1.4.2 物资准备1.4.2.1 定位用木桩、线绳、石灰等。
1.4.2.2 填料可用坚硬、不受侵蚀影响的碎石、卵石、角砾、圆砾、矿渣以及砾砂、粗砂、中砂等,含泥量不大于5%,有机质含量不大于5%。
1.4.2.3 填料粒径为:30kW振冲器20mm~80mm,55kW振冲器30mm~100mm,75kW振冲器40mm~150mm。
1.4.3 施工设施准备1.4.3.1 施工机械主要施工机械:振冲器、起重机、装载机等。
起重机根据振冲器大小选用12t~16t起重机。
1.4.3.2 工具用具主要工具用具:铁锹、手推车等。
1.4.3.3 监测装置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塔尺、钢钎等。
1.4.4 作业条件准备1.4.4.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础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应齐全。
1.4.4.2 建筑物地面上所有障碍物和地下管线、电缆、旧基础等均已全部拆除或搬迁。
沉管振动对临近建筑物及厂房内仪器设备有影响时,已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1.4.4.3 施工场地已进行平整,对桩机运行的松软场地已进行预压处理,周围已做好有效的排水措施。
1.4.4.4 桩轴线控制及水准基点桩已经设置并编号,且经复核;桩孔位置已经放线并已标志定位或撒石灰。
1.4.4.5 已进行成孔、夯填工艺和挤密效果试验,确定有关施工工艺参数(分层填料厚度、留振时间、振冲电流和振冲后的干密度、打桩次序),并对试桩进行了测试,承载力挤密效果等符合设计要求。
1.4.4.6 供水、供电、运输道路、现场小型临时设施已经设置就绪。
1.4.4.7 要选择和确定钻机的进出路线,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1.5 施工工艺1.5.1 施工工艺流程振冲碎石法工艺流程见图1-1。
振冲挤密法工艺流程见图1-2。
1.5.2 操作要求1.5.2.1 振冲碎石法a) 定桩位:施工时应先按桩位图测放桩位且经监理或业主复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b) 成孔:将振冲器对准孔点,以1m/min~2m/min速度徐徐沉入土中,每沉入0.5m~1.0m,在该段高度悬留振冲5s~10s进行扩孔,待孔内泥浆溢出时再继续沉入,使形成0.8m~1.2m的孔洞,当下沉达到设计深度时,应清孔。
再将振冲器以1m/min~2m/min的匀速沉至设计深度以上30cm~50cm,然后以3m/min~5m/min的匀速提出孔口,再用同法沉至孔底,如此反复1~2次,达到扩孔的目的。
c) 清孔:清孔时应将振冲器沉至设计深度时,流振并减少射水压力(一般保持0.1MPa)以便排出泥浆进行清孔。
d) 填料:成孔并清孔后,立即往孔加料,每次添料高度不宜大于0.5m。
e) 振实:把振冲器沉入孔内填料中进行振密至密实电流达到规定值为止。
再提出振冲器加料,沉入振冲器振密,反复进行直至桩顶。
在振密过程中,宜小水量补给喷水,以降低孔内泥浆密度,利于填料下沉,便于振捣密实。
在砂性土中制桩时,亦可采用边振边加料的方法。
1.5.2.2 振冲挤密法a) 定桩位:施工时应先按桩位图测放桩位且经监理或业主复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b) 成孔:当振冲器到达设计加固深度以上0.3m~0.5m时,减小水压,继续使其下沉至加固深度以下 0.5m 处,留振10s~15s。
c) 边振边上提振密直至桩顶:以1m/min~2m/min速度上提振冲器,每提升 0.3m~0.5m,留振10s~15s,并观察电机工作电流变化,当电流达到规定值时,再继续上提、留振,直至地面。
1.5.3 季节性施工1.5.3.1 冬期施工应将表层冻土破碎后造孔。
每班施工完毕,应将供水管和振冲器内积水排净,以免冻胀损坏。
1.5.3.2 雨季施工要作好防汛防雨措施,现场作好排水措施和防止坑内积水。
1.6 质量控制标准1.6.1 主控项目1.6.1.1 地基承载力及密实电流遵照GB-2002中第4.9.4条规定。
1.6.6.2 填料粒径按本标准第1.4.2.3的规定。
1.6.6.3 振冲地基主控项目质量检验标准见表1-2。
表1-2 振冲地基主控项目质量检验标准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1填料粒径设计要求抽样检查2密实电流(A)黏性土(30kW振冲器)50~55电流表读数,砂性土或粉土(30kW振冲器)40~50电流表读数其他类型振冲器,A01.5~2.0电流表读数A0为空振电流3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1.6.2 一般项目振冲地基质量一般项目允许偏差见表1-3。
表1-3 振冲地基质量一般项目的允许偏差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值检查方法1填料含泥量(%)<5抽样检查2振冲器喷水中心与孔径中心偏差(mm)≤50用钢尺量3成孔中心与设计孔位中心偏差(mm)≤100用钢尺量4桩体直径(mm)<50用钢尺量5孔深(mm)±200量钻杆或重锤测1.7 产品防护1.7.1 基础底面以上应预留0.7m~1.0m厚的土层,待施工结束后,将表层挤松的土挖除,或分层夯实密实后,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7.2 冬季施工,应采取防冻措施,防止桩头受雨水淋湿或冻结。
1.8 环境因素及危险源控制措施1.8.1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加强现场泥浆管理,防止泥浆对附近环境的污染。
1.8.2 危险源控制措施1.8.2.1 振冲机操作时,应安放平稳,防止成孔时,突然倾倒或锤头突然下落,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
1.8.2.2 成孔时作业区域内,不得有人员走动或进行其他作业。
1.9 质量记录执行本标准应形成以下质量记录:A1016 振冲地基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04-B1008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报批表04-B1019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B1023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04-B1024 工序交接、中间交接、单位之间交接检查记录C1113 振冲地基施工记录表C1117 桩位放线测量记录C1413 石子检验报告注:以上表式采用《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配套表格》所规定的表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