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行情下的波动趋势:究竟哪些因素在幕后操纵?
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繁荣和科技发展,市场行情的波动趋势越来越成为众多投资者和企业决策者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市场动态,本文将深入探讨那些影响市场行情的关键因素,揭示波动趋势背后的原因。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是市场行情波动的重要推手。
例如,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财政部的财政政策、全球贸易政策等都会对市场经济环境产生直接影响。
当政府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增加,可能会带动股价上涨,形成投资热潮。
相反,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市场资金收紧,抑制投资和消费。
财政政策的变化也会影响企业和消费者的信心,进一步影响市场供需关系。
在全球贸易政策方面,贸易战、关税调整或贸易协议的签订都可能对进出口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影响相关行业的股票价格波动。
二、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
地缘政治风险也是影响市场行情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某地区的政治冲突、政权更迭、自然灾害等都会对市场产生短期或长期的冲击。
这些事件可能导致原材料供应中断、能源价格波动、消费者信心下降等,从而影响相关行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
例如,中东地区的石油生产国发生政治动荡,可能导致石油价格上涨,对相关产业和全球经济产生广泛影响。
三、技术与创新的推动
科技的发展和创新能力对市场行情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可能颠覆传统行业,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深刻改变许多行业的运营方式和服务模式。
这样的变革可能导致行业内企业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相关股票的走势和市场行情的波动。
四、投资者情绪与市场心理的影响
投资者情绪和市场心理也是影响市场行情不可忽视的因素。
投资者的乐观或悲观情绪可能导致市场的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从而影响股价的短期波动。
例如,当投资者对某一行业的前景充满信心时,可能会推动该行业的股价上涨;而当市场出现恐慌情绪时,可能会导致股价的急剧下跌。
市场情绪还可能受到政策调整、经济数据发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市场在短时间内出现较大的波动。
五、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也是影响市场行情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或减弱,行业内企业的市场份额、盈利能力等可能会发生变动。
例如,当某个行业出现新的竞争者时,可能会导致行业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减少,进而影响其盈利能力;而当某个行业因技术进步等原因而减少竞争时,行业内企业可能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盈利机会。
这些变化都可能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市场行情的走势。
总结:
市场行情下的波动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地缘政治风险、技术与创新、投资者情绪与市场心理以及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等。
为了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我们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因素的变化并深入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理性的判断,避免被市场情绪左右,从而做出更加明智和理性的决策。
影响股票涨跌的因素有哪些?(尽可能列举全面)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会从政策、资金、国际环境等等来找答案,这是不错的,尤其是政策因素的影响,永远是伴随着股市运行的;资金就更不用说了,有资金流入,股市当然上涨,流出即下跌了;国际环境——包括汇率、主要股票、期货市场价格变化、战争等等都会影响到国内股票市场。
但是,很多人都忽视了重要的一点:股票市场具有它自身的运行规律! 股票的买和卖,其实就是买卖双方的心理博弈,成交价格是买卖双方的利益平衡点,所有的因素最终都通过买卖双方的心理反映到价格上来。
所以,股票市场的运行是以市场信心为基础的。
是市场心理的具体反映:低买高卖、快涨回调、急跌反抽,这都能解释为:市场上取得某种共识——平衡!虽然在股票市场中,不平衡是常态,但是偏离平衡太远了,它就要回归平衡,就象钟摆一样,这就是规律。
所有的因素都在这个基础上发挥作用,你可以打破趋势的进程,但不可以改变趋势。
这就是规律的作用!例如:上升趋势中,1996.12底由于沪市上涨过猛,中央发了个文件,造成连续三天大跌,绝大部分股票三天内以跌停收盘,但是市场该涨的还是要涨,不会因为政策因素而转向,97年上半年一直继续在涨;同样,在2242点以后,下降趋势出现后,政府也多次出台了救市政策,但是均未奏效,原因就是市场还没有回归到位! 简单而言,影响股票市场的因素既有基本面的因素,也有市场其本身的运行规律,有些时候基本面因素影响大一些,更多的时候规律所起的作用大一些。
对于大盘而言,高位容易形成头部,低位容易产生底部。
应该说,市场的高与低是相对的,原来的高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成低位,同样,原来的低位也可以变成高位,但是在一个时间序列(一波牛市行情)里,高的就是高的,低的就是低的。
有人要问:为什么不能创新高?问得好。
资金停止流入了当然就不能创新高了。
又问:资金为什么停止流入?答:因为觉得市场价格在高位,没有盈利空间。
再问:如何判断市场在高位?答:市场心理影响到市场信心。
在股票市场上混的,都或多或少想从过去探知现在,从历史推导未来,那么,大盘的运行轨迹、时间、关键点位、支撑与压力等等,都会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影响我们的判断,因为市场相信:历史会重演——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而已,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高位和低位,而主流意见就是真理。
头部因资金不再流入而形成,底部是资金流出萎缩而产生;头部与底部之间是趋势。
当空头趋势形成时,资金在流出,持币者是不会介入的,只有在资金流出枯竭时,也就是成交量萎缩时,资金才会大规模入市,并且一举扭转趋势。
确定多头趋势以后,在没有形成头部之前,它会继续上涨,资金会不断地流入。
需要明确一点是资金与趋势的关系。
资金在空头市场末期的流入,改变了市场的趋势,使之由下降转变为上升,由此看来,适乎是资金在主导着趋势。
其实不然,市场不平衡是常态,在空头运行地极点后,市场已经具备反向修正的条件,资金乘势入场形成合力,趋势形成后又吸引更多的资金进来,将市场推高。
如果资金是在多空平衡点上入场会怎么样呢?会形成盘整,也就吸引不了其他资金进来。
所以说,资金和市场的关系是,两者互相影响,但是先有趋势后有资金。
(这一点,在楼市也适用,政府总是以为房价高是抄家的缘故,其实房价不涨,谁去抄?)没有趋势肯定没有资金。
资金是影响股票市场涨跌的直接因素,但是,决定资金流入与流出的是市场信心。
人的心理活动影响了判断,判断决定了行为,行为又导致了后果。
如果觉得上面说的还有点道理的话,现在做个小测验。
1、假设你有一笔钱要投入股票市场,在综合了轨迹、时间、成交量等等历史因素后,你认为在什么点位介入比较保险?(安全第一,盈利第二原则) 2、如果觉得目前的点位是底部,那么现在的成交量是否已经达到萎缩的地步?也就是说:资金流出枯竭了!如果真的是,当然离底部不远,如果否,就慢慢地等吧。
你认为决定股票市场的核心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首先,股市从总量趋势上反映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总量的长期趋升推动股价指数的长期趋升(如图)。
这种反映同样也不是机械的,即宏观经济总量的上升并不一定会推动股市上涨,股市只是围绕宏观经济总量在上下波动而已。
这种波动不是无规则的:每当股价指数到达一个高点,股市就会由升转跌;到达一个低点,就会由跌转升。
而促使这一转折的因素很多,有时是公司利润的增减,有时是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有时是利率变动等。
其次,股市从平均数上反映公司盈利水平。
我们统计了1995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利润的年平均增长率,得出一个数据:12.41%。
然后我们以1995年的上证指数年平均数661点为起点,按12.41%的年均升幅算出各个年份的上证指数的理论值,最后再将实际的指数与之比较,显示两种趋势高度重合,只是当市场乐观时,指数就在它的理论值上方运行;当市场悲观时,指数就在它理论值的下方运行。
其三,股市与利率的关系比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
尤其是1994到2001年的7年间,以1年、3年、5年3种基准利率平均数计算的银行存款基准利率从12.36%下降到2.61%,这可以完全解释这7年的牛市历程。
2001年,由于股市估值已大幅度透支了利率下降效应,大盘开始调整。
2002-2003年,伴随利率小幅下降,股市进入相对平稳阶段。
2004-2005年,利率重续升势,股市又跌一波。
2006年,虽然平均基准利率由3.03提高到3.21,但其间上市公司的可比利润出现53.61%的巨大升幅,推动股市大幅上涨。
2007年,虽然平均基准利率提高到4.31,但上市公司可比利润达到63.88%,推动股市以更大的幅度攀升。
其四,股市与CPI的关系也比宏观经济紧密得多,而且股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前反映CPI的变化。
总而言之,股市是这样的市场:它以宏观经济总量为最主要的依托,以公司利润的长期平均增长率为中轴线,并以一定的乖离率围绕经济总量和公司平均利润增长率运行。
其间的阶段性涨跌则由4个因素决定:一是指数在GDP通道中所处的位置;二是市场的估值处于高位还是处于低位;三是CPI(公司利润增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的运行趋势;四是与流动性以及社会资本平均收益率密切相关的利率政策。
影响股票价格波动有哪些因素?
长期来看影响股市的因素是公司的价值,价格受供需影响围绕价值波动。
短期股市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比如:供需关系,宏观经济、利率和汇率,相关市场、突发事件(战争、自然灾害),媒体。
。
。
。
。
。
供需关系:
供应增加导致股市下跌。
例如短期内密集发行新股,融资配股,大小非上市等增加股市中流通的股票都是增加股市的供应。
需求增加促使股市上涨。
例如短期内密集发行新基金,扩大保险资金入市比例,负利率导致的个人投资冲动等待凡是增加股市合法准入资金的都是需求增加。
宏观经济:
实体经济向好,各行业盈利提升是股市大涨的基础。
实体经济出现问题,经济倒退将造就熊市。
由于股市炒预期,所以股市和经济未必同步,股市一般会提前实体经济出现拐点。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般会和股市反向,因为在经济不好的时候,才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
经济过热的时候,往往伴随紧缩的宏观政策。
所以大牛市一般是一个加息周期,而减息周期往往是发生在熊市中。
利率和汇率:
银行利率一般可以称为无风险收益率,是衡量股市的最小收益率。
如果进入股市没有赚钱效应或者效益超不过银行利率,那就不会有人参与股市了。
股市中的市盈率标准是取银行利率的倒数,利率越低股市越有吸引价值,股价会升的越高。
汇率是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及进出口的能力,一般国家经济强势本币有升值空间,所有本币为计价单位的物品都会涨。
尤其是流通较好的股市和楼市。
相关市场:
外盘股指波动方向对国内市场有较强的心理作用,一般消息平静的情况高开和低开会受外盘的剧烈波动影响。
美元指数一般和大宗商品市场和美国股市负相关走势。
原油的走势和股指成正相关走势。
最近几年期货市场对股市影响也日益增加。
国内黄金股和金属股基本和期货市场相关产品正相关走势,和股指若相关(比较典型的是这波股指下跌时黄金股的走势)。
今后券商股和股指期货的走势也应该是正相关。
突发事件:
战争,自然灾害对市场冲击一样很大。
具体对哪些行业利好,利空需要具体分析。
媒体导向:
现在网络时代,媒体对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往往媒体的导向会使市场扩大波幅,甚至短暂影响市场的方向。
国内目前最怕的就是默默砖家出来仍砖,然后默默机构出来辟谣。
然后反反复复,让大家云里雾里。
市场短期走势极易受到影响,想对短期走势加以分析。
需要多看新闻多学习,对任何一个突发事件有自己独立的立场。
不能人云亦云,这样会被牵着鼻子走。
总体来说股市短线操作难度很大,因为不确定太多。
所有期望作对每一次的短线操作,明显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