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硬件和软件的进步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显著特点。
硬件成本指的是设备本身的制造成本,如电子设备、计算机设备等,而软件成本则是指软件设计、开发、维护及更新过程中的成本投入。
本文将对硬件成本与软件成本进行对比考量,探讨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硬件成本分析
硬件成本主要体现在设备、材料和物理设施的投入上。
例如,生产一台计算机的成本涉及电路板、处理器、内存芯片等电子元件的采购费用。
还包括厂房租赁、生产设备折旧费用以及工人的工资等。
这些成本投入是为了将抽象的电子概念转化为实际可触摸的产品。
硬件成本的特点在于其物质性,具有明确的实物形态和明确的成本投入。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硬件设备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单位成本逐渐降低。
同时,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硬件的性能和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由于技术进步的不断推动,硬件设备也面临更新换代的压力,硬件设备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过时或被淘汰。
因此,在硬件采购和研发过程中,厂商需要密切关注市场趋势和技术发展动态。
二、软件成本分析
软件成本主要体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投入,包括人力成本、技术投入以及后期维护等。
软件成本具有明显的非物质形态特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信息的编码和处理过程中。
软件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技术研发人员投入劳动智慧进行代码编写和调试。
随着软件功能的日益复杂化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投入越来越大。
软件的后期维护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包括修复漏洞、更新功能等。
软件成本的特点在于其长期性和持续性。
软件的研发和维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投入人力和资源来保证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软件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改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由于软件的复用性和模块化特点,软件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着潜在的资源共享和优化机会。
通过合理的资源分配和项目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投入并提高开发效率。
因此,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厂商需要关注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同时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开发策略和方向。
三、硬件成本与软件成本的对比与联系将硬件成本与软件成本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同时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硬件成本具有物质形态特征而软件成本则具有非物质形态特征。
硬件成本的投入是为了将抽象的电子概念转化为实际可触摸的产品而软件成本的投入则主要体现在技术研发和人力投入上。
其次硬件成本的投入是一次性的而软件成本的投入则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
软件的研发和维护需要持续投入人力和资源来保证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两者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硬件的性能和品质的提升离不开软件的优化和支持而软件的研发也需要依赖于先进的硬件设备来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效率。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将硬件成本和软件成本进行综合考虑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优化和升级。
四、结论综上所述硬件成本和软件成本在科技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硬件成本和软件成本的对比考量可以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实际应用中的系统优化和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持。
电脑windows10 易升和原系统冲突打不开怎么办
卸载所有第三方杀毒软件和管理软件。
如果还不行就卸载显卡驱动和第三方浏览器试试,更新成功后再重新安装这些驱动和软件。
另外,也可以卸载以上的软件后再重置一下更新:重启Windows更新服务。
方法为打开记事本,复制下列命令,并保存为“” 文件,右键点击这个文件选择以管理员身份运行该文件: net stop wuauserv net stop CryptSvc ren %windir%\system32\catroot2 ren %windir%\SoftwareDistribution net start CryptSvc net start wuauservpause随后重启您的电脑,再次尝试检查更新。
EDID与DDC2B是什么意思?
显示器的DDC/2B/2Bi/CI/2B+DDC/2B/2Bi/CI/2B+DDC2B是主机读取显示器扩展显示信息的双向资料交换通道,基于I2C 通讯协议。
只有主机向显示器发出需求信号,并得到显示器的响应后,显示器才送出EDID 资料.支持PnP.一般我们见到的都是主机向显示器发送数据, 但是支持DDC2B的显示器能够向主机发送数据, 当然,只有在主机需要的时候显示器才发送. 比如OS获取显示器的厂商, 具体规格等的时候DDC/CI(Display Data Channel – Command Interface)1、介绍:DDC是显示器与电脑主机进行通信的一个总线标准,其全称是:DISPLAYDATA CHNNEL。
它的基本功能就是将显示器的电子档案资料信息,诸如可接收行场频范围、生产厂商、生产日期、产品序列号、产品型号、标准显示模式及其参数、所支持的DDC标准类别、EDID的版本信息等等。
高版本的DDC标准总线还可以允许电脑主机直接调节显示器的基本参数,诸如亮度、对比度、行场幅度的大小、行场中心位置、色温参数等等。
2、DDC总线标准类别:1)DDC1:单向传输,CLOCKED BY VSYNC,只传输128 BYTE EDID标准数据信息。
2)DDC2B:单向传输(地址为:0xA0/A1),是一个简单的从存储器读取数据信息的标准I2C协议,其方向为从显示器到电脑主机。
3)DDC2Bi:双向传输,I2C SLAVE MODE,传送图形信息(地址为:0x6E/6F,0x50/51), 支持简单的总线标准。
4)DDC2B+:双向传输,点对点,不支持,传输EDID/VDIF标准数据信息(地址为:0x6E/6F,0x50/51)。
5)DDC2AB:双向传输,支持,传输EDID/VDIF标准数据信息(地址为:0x6E/6F,0x50/51)。
3、EDID数据标准:EDID(Extended Display Identification Data Standard) 就是显示器通过DDC传输给电脑主机的标准数据信息,至今已发布到第三版本,即EDID Version 3,前面分别有EDID Version 1.0,Revision 0,EDID Version 1,Revision 1,EDID Version 2,Revision 0,EDID Version 2,Revision 1等版本。
就数据信息量而分,EDID分为128 BYTE和256 BYTE,将来也许会有更多数据信息量的新版EDID公布.5、DDC功能的实现:对于一个显示器类的产品,要让其具有即插即用的DDC功能,一定要在产品开发时进行早期规划,否则等产品开发完成再考虑就为时已晚了。
总体上,DDC功能的实现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用专用硬件IC (如:24LC21等) 实现,这种方式简单易行,品质也容易控制,只是会增加硬件成本方面的压力,另一种方式是用纯软件方式实现,这种方式几乎无硬件成本方面的考虑,但是实现技术会相对难一些,它要求软件设计者对DDC、EDID的标准内涵非常了解才可能做出来。
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显示器均以支持DDC1/DDC2B为准,更高版本的DDC标准由于不是经常用,且成本会高一点,技术也相对复杂一些,所以很少有人去做。
6、DDC功能的重要性:对于一台显示器,不论其是否有DDC功能都一样使用,对于一般用户来讲好像都一样。
其实不然,对于一台有DDC功能的显示器,WINDOWS操作系统会在开机初始,将其产品属性信息抓出,然后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最优化配置,并把厂商的基本信息显示出来,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用户可根据需要随意调整系统的显示模式,并告知用户这是一台即插即用的显示器,这间接也是对厂商的宣传,用户使用起来很方便。
而对于没有DDC功能的显示器,则没有上述所有的方便功能,仅仅能作为无法识别的监视器使用而已。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三级考试大纲(网络技术) 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的基本知识。
2、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工作原理。
4、掌握Internet的基本应用知识。
5、掌握组网、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等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基本知识。
6、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
7、掌握计算机操作并具有C语言编程(含上相调试)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基本知识 1、计算机系统组成。
2、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
3、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应用领域。
二、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基础概念、主要功能和分类。
2、进程、线程、进程间通信的基本概念。
3、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的主要技术。
4、典型操作系统的使用。
三、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2、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3、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基本概念。
4、广域网、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分类、特点与典型系列。
5、网络互连技术与互连设备。
四、局域网应用技术 1、局域网分类与基本工作原理。
2、高速局域网。
3、局域网组网方法。
4、网络操作系统。
5、结构化布线技术。
五、Internet基础 1、Internet的基本结构与主要服务。
2、Internet通信协议——ICP/IP。
3、Internet接入方法。
4、超文本、超媒体与Web浏览器。
六、网络安全技术 1、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3、网络安全策略。
4、加密与认证技术。
5、防火墙技术的基本概念。
七、网络应用:电子商务 1、电子商务基本概念与系统结构。
2、电子商务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3、浏览器、电子邮件及Web服务器的安全特性。
4、Web站点内容的策划与推广。
5、使用Internet进行网上购物。
八、网络技术发展 1、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
2、宽带网络技术。
3、网络新技术。
九、上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技术、编程和调试。
3、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上机应用 考试方式 一、笔试:120分钟 二、上机考试:60分钟 其他 三级考试大纲(PC技术) 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
2、熟悉80X86微处理器的结构、原理及其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3、掌握个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逻辑组成和物理结构。
4、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原理、配置及其维护管理。
5、熟悉个人计算机常用外部设备的性能、原理及结构。
考试内容 一、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计算机分类,PC机的组成与性能评测。
2、数值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整数的表示和运算,实数(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3、文字信息与文本在计算机内的表示:西文字符的编码,汉字的输入码、国标码、机内码,汉字的输出,通用编码字符集与Unicode。
4、多媒体技术基础:数字声音的类型,波形声音与合成声音,图像、图形的特点与区别,图像、图形和视频信息在计算机内的表示。
5、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和组成。
数据通信的基本原则,网络体系结构与TCP/IP协议,因特网与IP地址,计算机局域网初步。
二、微处理器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微处理器的一般结构:寄存器组,存储器管理,总线时序,工作模式及典型系统配置。
2、Pentium微处理器的功能与结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寄存器组,工作模式及存储器管理,中断管理,总路时序。
3、80X86系列微处理器指令系统:指令格式与编码,寻址方式,指令系统。
4、80X86宏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顺序、分支及循环程序设计,子程序设计、ROMBIOS中断调用和DOS系统功能调用。
三、PC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 1、PC机的逻辑组成与物理结构:主板与芯片组,超组I/O芯片,主板BIOS等。
2、系统叫线的功能与工作原理,ISA总线和PCI局部总线。
3、主存储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ROM和RAM,内存条与主存储器工作原理,Cache存诸器。
4、输入输出控制:I/O寻址方式与I/O端口地址,程序控制I/O方式,中断控制I/O方式,DMAI/O控制方式。
5、外设接口:串行接口,并行接口,SCSI接口,USB和IEEE-1394。
四、Windows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原理 1、操作系统的功能,类型和Windows98的体系结构,WindowsAPI与DLL的基本概念。
2、Windows的处理机管理:Windows虚拟机,Windows虚拟机管理程序,Windows的进程调度技术。
3、Windows的存储管理:Windows的内存结构与管理,Windows的虚拟内存。
4、Windows的文件管理:Windows的文件系统结构,磁盘的存储结构,FAT16和FAT32。
5、Windows的设备管理:虚拟设备驱动程序,通过驱动程度与小型驱动程序,即插即用与配置管理,电源管理,打印子系统等。
6、Windows的网络通信功能:Windows的网络组件,程序网络与通信,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DCOM,Windows中的Internet组件。
7、Windows的多媒体功能:Windows对多媒体文件与设备的支持,Windows的多媒体组件,Windows的媒体播放器。
8、Windows的配置、管理与维护:安装与启动,注册表,系统配置与管理,系统性能监视和优化,故障诊断。
9、PC机的安全与病毒防范:计算机安全的一般概念,PC机病毒及其防范。
五、PC的常用外围设备 1、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器,笔输入设备,扫描仪,数码相机,声音输入设备及MIDI输入设备。
2、输出设备:CRT显示器,液晶显示器与显示控制卡;针式打印机、激光印字机与喷墨打印机;绘图仪;MIDI音乐合成、3D环绕声生成与音箱;视频输出设备。
3、外存储器;软盘存储器;硬盘存储器的组成、原理与性能指标,活动硬盘,磁盘阵列;磁带存储器;光盘存储器的原理与分类,CD—ROM,CD—R和CD—RW,DVD光盘存储器。
4、PC机连网设备:Modem,ISDN与PC机的接入,ADSL接入,有线电视网与Cable Modem,局域网组网设备(以太网卡与集线器),无线接入技术。
六、上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80X86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技术、编程和调试。
3、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知识的上机应用。
考试方式 一、笔试:120分钟 二、上机考试:60分钟 三级考试大纲(信息管理技术) 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的基础知识。
2、掌握软件工程方法,具有软件开发的基本能力。
3、掌握数据库基本原则,熟悉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
4、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
5、掌握计算机操作并具有C语言编程(含上机调试)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基本知识 1、计算机系统组成和应用领域。
2、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
3、操作系统基本概念和应用。
4、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基础。
5、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二、软件工程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2、结构化分析,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说明。
2、结构化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结构图、模块设计。
4、结构化程序设计。
5、软件测试,测试方法、技术和用例。
6、软件质量控制,软件文档。
7、软件工程技术发展。
三、数据库 1、数据库基本概念。
2、关系数据模型。
3、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4、数据库管理系统。
5、数据库设计方法、步骤。
6、数据库开发工具。
7、数据库技术发展。
四、信息管理 1、信息管理基本概念。
2、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发展过程。
3、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和构成。
4、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内容、策略和方法。
5、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功能和构成。
6、办公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构成和工具。
7、信息管理技术发展。
五、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的步骤和内容。
2、企业系统规划方法的基本过程和作用。
3、战略数据规划方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
4、原理化方法的策略和应用。
5、方法论的发展。
六、上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技术、编程和调试。
3、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知识的上机应用。
考试方法 一、笔试:120分钟 二、上机考试:60分钟 三级考试大纲(网络技术) 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软件及应用的基本知识。
2、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工作原理。
4、掌握Internet的基本应用知识。
5、掌握组网、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等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基本知识。
6、了解网络技术的发展。
7、掌握计算机操作并具有C语言编程(含上相调试)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基本知识 1、计算机系统组成。
2、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
3、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应用领域。
二、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基础概念、主要功能和分类。
2、进程、线程、进程间通信的基本概念。
3、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的主要技术。
4、典型操作系统的使用。
三、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2、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3、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基本概念。
4、广域网、局域网与城域网的分类、特点与典型系列。
5、网络互连技术与互连设备。
四、局域网应用技术 1、局域网分类与基本工作原理。
2、高速局域网。
3、局域网组网方法。
4、网络操作系统。
5、结构化布线技术。
五、Internet基础 1、Internet的基本结构与主要服务。
2、Internet通信协议——ICP/IP。
3、Internet接入方法。
4、超文本、超媒体与Web浏览器。
六、网络安全技术 1、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3、网络安全策略。
4、加密与认证技术。
5、防火墙技术的基本概念。
七、网络应用:电子商务 1、电子商务基本概念与系统结构。
2、电子商务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3、浏览器、电子邮件及Web服务器的安全特性。
4、Web站点内容的策划与推广。
5、使用Internet进行网上购物。
八、网络技术发展 1、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
2、宽带网络技术。
3、网络新技术。
九、上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2、熟练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技术、编程和调试。
3、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上机应用 考试方式 一、笔试:120分钟 二、上机考试:60分钟 三级考试大纲(数据库技术) 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应用知识、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基本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3、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4、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数据理论和关系数据库系统,掌握关系数据语言。
5、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具有数据库设计能力。
了解数据库技术发展。
6、掌握计算机操作,并具有用C语言编程,开发数据库应用(含上机调试)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应用领域。
2、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知识。
3、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
4、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二、数据结构与算法 1、数据结构、算法的基本概念。
2、线性表的定义、存储和运算。
3、树形结构的定义、存储和运算。
3、排序的基本概念和排序算法。
4、检索的基本概念和检索算法。
三、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和分类。
2、进程、线程、进程间通信的基本概念。
3、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的主要技术。
4、典型操作系统的使用。
四、数据库系统基本原理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2、数据模型概念和主要的数据模型。
3、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操作和关系代数。
4、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5、事务管理、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的基本概念。
五、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应用 1、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
2、数据库设计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3、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
4、数据库技术发展。
六、上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
2、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技术、编程和调试。
3、掌握与考试内容相关的知识的上机应用。
考试方法 一、笔试:1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