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服务器的阵列与监测分析介绍:阵列卡的作用与价值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服务器作为数据中心的核心设备,其性能和稳定性对于企业的运营至关重要。
在服务器中,阵列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存储技术,它能够显著提高存储性能和数据可靠性。
阵列卡则是实现阵列技术的关键组件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服务器的阵列技术、阵列卡的功能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二、服务器的阵列技术概述
服务器的阵列技术是一种通过组合多个物理存储设备(如硬盘、固态硬盘等)来构建一个逻辑上的单一存储设备的技术。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可用性以及性能。
阵列技术主要包括RAID(冗余阵列)和SAN(存储区域网络)等。
其中,RAID是最常见的阵列类型,它通过数据条带化、冗余校验等技术来提供数据保护和性能提升。
三、阵列卡的功能与特点
阵列卡是一种专门用于服务器中的硬件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实现阵列技术,提高存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阵列卡具备以下功能和特点:
1. 数据冗余和容错:阵列卡支持RAID级别配置,可以通过数据镜像或奇偶校验等技术实现数据冗余和容错。当某个硬盘发生故障时,阵列卡可以自动从其他硬盘中恢复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 高性能存储:阵列卡通过优化数据传输和处理机制,提高存储系统的性能。它支持高速缓存、多通道数据传输等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存储系统的读写速度和响应时间。
3. 扩展性和灵活性:阵列卡支持多种RAID级别和在线扩容功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存储系统的配置。阵列卡还支持热备盘和动态磁盘分配等功能,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4. 监控和管理功能:阵列卡具备强大的监控和管理功能,可以实时监测硬盘的健康状态、性能和温度等信息。同时,阵列卡还支持远程管理和故障报警功能,方便管理员进行远程管理和维护。
四、阵列卡的实际应用价值
阵列卡在服务器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数据可靠性:通过支持RAID配置的阵列卡,可以在硬盘发生故障时自动恢复数据,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这对于企业运营中的关键业务和数据是至关重要的。
2. 提高存储性能:阵列卡通过优化数据传输和处理机制,可以显著提高存储系统的性能。这对于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和访问请求的服务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 灵活扩展和管理:阵列卡支持多种RAID级别和在线扩容功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存储系统的配置。阵列卡的监控和管理功能也方便了管理员进行远程管理和维护。这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IT运维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率。
4. 提高系统可用性:通过阵列技术,可以在不影响业务运行的情况下进行硬盘更换和维修等操作。这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降低了停机时间和业务损失。
五、结论
服务器的阵列技术是提高数据存储可靠性和性能的重要手段,而阵列卡则是实现这一技术的关键组件之一。
阵列卡在提高数据可靠性、存储性能、灵活扩展性和系统可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因此,在选择服务器时,合理配置和使用阵列卡是非常重要的。
磁盘阵列发现不了?
应该检查磁盘阵列的状态呀,现在是说磁盘阵列自检过不去。
电脑的硬盘raid阵列服务器出错怎么办?
RAID是Redundant Arrays of Inexpensive Disks(廉价磁盘冗余阵列)的缩写,即由一系列硬盘组成的阵列。
RAID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1988年,是由加利福尼亚大学三个研究者发表的。
对于操作系统和终端用户来说,你不必关心硬盘阵列中究竟组合了多少个硬盘,使用中整个阵列让你感觉到是作为一个大的逻辑硬盘存在。
其实阵列中的硬盘数从最少两个到最多几百个不等。
RAID系统究竟有什么好处呢?1.扩大了存贮能力 可由多个硬盘组成容量巨大的存贮空间。
2.降低了单位容量的成本 市场上最大容量的硬盘每兆容量的价格要大大高于普及型硬盘,因此采用多个普及型硬盘组成的阵列其单位价格要低得多。
3.提高了存贮速度 单个硬盘速度的提高均受到各个时期的技术条件限制,要更进一步往往是很因难的,而使用RAID,则可以让多个硬盘同时分摊数据的读或写操作,因此整体速度有成倍地提高。
4.可靠性 RAID系统可以使用两组硬盘同步完成镜像存贮,这种安全措施对于网络服务器来说是最重要不过的了。
5.容错性 RAID控制器的一个关键功能就是容错处理。
容错阵列中如有单块硬盘出错,不会影响到整体的继续使用,高级RAID控制器还具有拯救功能。
6.对于IDE RAID来说,目前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支持ATA/66/100。
RAID也分为SCSI RAID和IDE RAID两类,当然IDE RAID要廉价得多。
如果主机主板不支持ATA/66/100硬盘,通过RAID卡,则能够使用上新硬盘的ATA/66/100功能。
RAID至今已经发展出了不下十款不同功能的制式,包括RAID 0、1、2、3、4、5、6、10、30及50等,它们都是为追求速度或稳定性的特别功能而开发的。
IDE RAID的特点为什么会选择IDE RAID呢?IDE硬盘比SCSI硬盘便宜得多是一个主要原因,IDE RAID支持采用ATA-100硬盘新技术的高速硬盘,这使得IDE RAID有一个高速的起点。
IDE RAID在使用上也带来一些方便,比如可以将硬盘使用IDE RAID来连接,而将主板上的IDE接口用来挂上DVD光驱、CD-RW刻录机以及磁带机等。
IDE RAID有什么特点呢?1. 系统引导型RAID 无需在硬盘上建立引导分区。
2. 自动重建 当采用RAID 1(镜像)方式时,如阵列中有一个硬盘发生故障,控制器就能探测到,并且在更换硬盘后,能自动重建和恢复数据系统。
3. 自动监测 能发现阵列中硬盘的故障。
4. 便于扩展 硬盘接在ATA-100 IDE RAID卡上,而主板的IDE接口则可用作它用。
5. 配置方便 由BIOS提供相应的支持。
有些主板内建了RAID控制器, RAID的配置就直接写到了BIOS中,因此安装和使用时很方便,系统能自动探测到RAID卡。
有些主板在BIOS中加了RAID的程序段,而RAID卡则是属于选购配件,这种卡上是不带BIOS的,所以只适合与厂家指定的主板配套使用。
若是主板BIOS中不包含对RAID的支持,并且RAID卡上也没提供,还可以使用本栏目第38期上介绍的方法,由用户自己将RAID卡的BIOS加入到主板BIOS中。
RAID信息是存放位置
不支持一楼的观点。
不懂就不要瞎说了!不懂胡说最误导人了。
别人会认为是正确的知识,说不定对以后的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
以DELL距离,我的工作驾轻就熟,其他品牌应该是类似的了。
行业趋势如此吧。
在早期的『以DELL服务器为例』阵列卡上,阵列信息是两份的(出于安全考虑,备份),磁盘上,阵列卡都有。
但这会带来一些问题,当所有磁盘与原阵列卡A断开,(比如A坏了)需要连接到另外一块卡B上的时候,但B曾经被使用过,于是B上也有阵列卡信息。
假设B以前阵列信息是RAID1,而这些与其链接的磁盘是以阵列RAID5工作。
那么,两者连接后,就有矛盾了,开机服务器会提示这个错误,我们需要到阵列卡下手动选择是用卡上信息覆盖硬盘信息还是硬盘覆盖卡的信息。
如果用卡覆盖硬盘的,而硬盘数据格式是RAID5的,那显然磁盘数据不能被正确读出,继续使用甚至破坏原磁盘数据。
显然我们必须用磁盘RAID信息覆盖卡上的。
这样的两份数据导致了容易误操作丢失数据。
而在dell五代阵列卡开始(现在已经是7代了吧)RAID只保存一份。
就是在硬盘上。
所有做成一个阵列(VD,virtual disk)的磁盘组都含有相同的阵列信息。
一个RAID5的VD内的成员磁盘都包含了这个RAID5一样的RAID信息。
这些信息在每一个磁盘的最后512MB的空间内。
供RAID卡访问,这一区域称为DDF(disk dsta format,这个数据区域设计可是行业标准啊)。
如果卡话了,换了新卡,他们直接从磁盘上导入RAID级别后,继续工作,一般阵列卡需要手动干预下,把磁盘RAID信息导入阵列卡内。
而磁盘话了的话,RAID1,RAID5这些都是容许磁盘出错的,新磁盘来了后,会从其他磁盘复制RAID信息并且运用校验算法(主要指RAID5,RAID1直接全盘数据复制就行了)通过其他磁盘把数据计算出来写入新磁盘内。
目前大部分的阵列卡都支持迁移(把一个RAID5卷所有的磁盘转移到另一个服务器上依然能识别)和漫游技术(把某磁盘位置换到主机内的另一个磁盘接口上依然能识别,也就是你说的数序打乱,因为他们有一样的DDF信息)。
不同厂家阵列卡之间可能无法进行迁移,因为阵列卡也有控制芯片,同芯片阵列卡一般可以迁移,比如IBm如果是与DELL阵列芯片厂商的产品,那RAID卷甚至能在不同品牌服务器之间迁移!阵列卡芯片厂商如(LSI,adaptec等)而中高端的盘柜,低端直连DAS盘柜不算,他们就不是用卡这么简单了。
RAID卡是进行数据分割运算,校验等等与RAID技术有关的操作,主要任务就是靠一颗芯片完成。
而中高端盘柜把一台服务器用来进行这个专门的RAID运算的操作。
不做别的,就是RAID相关的功能。
肯定比一个芯片强劲,而且盘柜管理的是几十几百甚至上千的磁盘数。
所以也用的了这么多的服务器性能。
这台服务器上保存的可不仅仅RAID信息了,具体看他实现多少功能,就含多少信息。
盘柜各厂家有自己的技术,这样它上面的RAID信息如何保存,存哪里,就差别很大了,不是一个卡那么简单了。
后面盘柜部分就了解下吧,别把跟RAID卡的部分联系,把你弄晕了。
还有疑问请补充 这么多字也没分,能给好评最好了。
打字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