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输液滴速调节的决定因素
一、引言
在医疗过程中,输液作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对于补充体液、供给药物以及纠正电解质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输液滴速的调节,则是确保输液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探讨决定输液滴速调节的因素,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医疗手段。
二、输液滴速的基本概念
输液滴速,即单位时间内液体流经输液管的速度,通常以“滴/分钟”来表示。
合适的输液滴速对于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过快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水肿等不良后果,过慢则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调节输液滴速需要根据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三、决定输液滴速调节的因素
1. 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
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是决定输液滴速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老年人的心肺功能较弱,需要较慢的输液速度;而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善,也需要控制输液速度。
对于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输液速度可以适当加快。
2. 药物的性质和治疗需求
不同药物对输液速度的要求不同。
一些药物需要快速输入以迅速发挥作用,如急救药物;而一些药物则需要缓慢输入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
某些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强,过快输入可能导致血管疼痛或炎症,因此需要控制输液速度。
3. 患者的反应和病情
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反应和病情变化也是调节输液滴速的重要依据。
如患者感到不适或出现不良反应,如心悸、气促等,应适当减慢输液速度。
反之,若患者无明显不适且病情稳定,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
4. 输液目的和治疗方案
输液的目的不同,对输液滴速的要求也有所差异。
例如,补充体液丢失的腹泻患者可能需要较快的输液速度以迅速补充体液;而针对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性输液则需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中通常会明确输液速度的要求,应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四、调节输液滴速的方法
1. 在开始输液前,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药物性质和病情等因素,初步设定一个合适的输液速度。
2. 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如患者无明显不适且病情稳定,可维持当前输液速度;如出现不适或病情变化,应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3. 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药物的特性随时调整输液速度。如某些药物需要快速输入以迅速发挥作用,而其他药物则需要缓慢输入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
4. 在调整输液速度时,应与医生沟通并遵循其指导。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方案来调整输液速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五、结论
调节输液滴速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药物的性质和治疗需求、患者的反应和病情以及输液目的和治疗方案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在调节输液滴速时,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与医生沟通并遵循其指导,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输液滴速调节的知识。
输液时空气进入会有哪些临床表现
你的情况应该不属于··当空气进入血管,能引起气体栓塞,但要视进入气体量的多少而定。
如空气量小,可分散到肺泡毛细血管,与血红蛋白结合。
或弥散至肺泡,随呼吸排出体外,因而不造成损害。
但进入空气量大且比较迅速,则由于心脏的搏动,将空气和心腔内的血液搅拌形成大量泡沫,当心收缩时不被排出或阻塞肺动脉可导致猝死。
一般迅速进入血循环的空气在100毫升左右时,即可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胸部感到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紫绀,这时应立即组织抢救。
你应该是在输液过程中的过敏或不良反映输液反应又称发热反应,系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
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冷、寒战、面部和四肢发绀,继而发热,体温可达41~42℃。
可伴恶心、呕吐、头痛、头昏、烦躁不安、谵妄等,严重者可有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状而导致死亡。
发热反应发生的早晚,视致热源进入机体内的量、致热源的性质及患者的个体耐受性而异。
输液反应及预防[编辑本段](一)发热反应1.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
2.症状 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3.防治方法(1)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适当增加盖被或给热水袋)。
重者须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给以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针刺合谷、内关穴。
(2)输液器必须做好除去热原的处理。
(二)心力衰竭、肺水肿1.原因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病人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3.防治方法(1)输液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
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三)静脉炎1.原因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强的塑料管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防治方法 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为原则。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氢化考的松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
同时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进行热湿敷。
(3)用中药外敷灵或如意金黄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4)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 四)空气栓塞1.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
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
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到毛细血管,因而损害较少,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引起严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2.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3.防治方法(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以防液体走空。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飘移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入口由于心脏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肺动脉内。
(3)氧气吸入(4)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更换水枪时,应在病人呼气时或嘱病人屏气时进行,以防空气吸入,保留硅管或换液体时的任何操作环节,均不能让硅管腔与大气相通。
常见的输液反应类型[编辑本段]1 热原反应 主要是细菌内毒素经过静脉输液剂进入体内累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量时,便发生热原反应。
临床症状是高热、寒颤、皮肤苍白、瞳孔散大、血压升高、白细胞减少;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头痛以至于昏迷,甚至休克、死亡。
2 热原样反应 由于输液中不溶性微粒引起的类似热原的反应,主要受生产、贮存、输液器具、输液操作过程及输液环境等污染。
3 过敏反应 除表现有皮肤瘙痒、红斑样皮疹等一般过敏反应外,临床常见有类似热原反应的严重过敏反应,难与热原反应区别。
4 细胞污染引起 被细胞或真菌污染的液体进入体内而引起的一种比热原反应为严重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反应,如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
输液反应的原因及注意事项[编辑本段]1 药物(1)大输液:大输液若在贮存、搬运、使用中发生玻璃碰撞出现的细小裂纹或瓶盖松动,会造成漏气而致微生物污染大输液。
所以使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
发现输液瓶口松动、瓶壁有细微裂纹及澄明度不合格,则不得使用。
(2)添加药物:①添加的药物质量不合格,也易造成输液反应。
必须使用合格的药物。
②添加药物剂量过大,浓度过高,也易造成输液反应。
应降低药物浓度。
③添加药物与输液发生物理变化或分解、聚合等,从而导致疗效下降,引发输液反应。
应避免药物配伍禁忌。
④药物致热停用后,患者体温即恢复正常。
⑤大容量注射液选择不当,中草药针剂应与葡萄糖注射液混配稀释后静脉滴注,不宜与生理盐水混配。
原因为中草药针剂与生理盐水配伍后常可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从而增加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3)热原累加:静脉给药时,当进入体内热原质细菌内毒素达到一定量,患者即发生热原反应。
静脉滴注给药时,应尽量减少配伍药物品种。
(4)微粒累加:配液顺序不当也可使微粒增加、甚至超标。
配药受空气污染,尘埃微粒较多,配药针头过大,致使输液胶塞橡皮进入输液中,导致输液微粒增加。
应改变配液顺序,配药间要设净化设施,使用小针头配液,可减少输液中微粒。
2 输液器材质量 不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次性输液器也是造成热原污染的途径,临床上必须使用合格的一次性用品。
3 输液速度 静滴含K + 、Ca 2+ 、Mg 2+ 等离子的药物时,如滴速过快敏感患者可引起输液反应。
对体质较弱或敏感患者一定要控制滴速。
4 输液环境 一般在夏季气温炎热,空气湿度偏高时,药液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引发输液反应。
气候寒冷季节,对高龄患者或者体质较弱者,也可引发输液反应。
输液时一定要注意环境温度。
5 患者因素(1)疾病:病人有炎症、发热性疾病或体质虚弱、免疫力失调等患者,可使反应率升高。
排除药物及操作方面的因素后,判断为病情发展变化所致。
(2)患者年龄:老年患者、幼儿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健全,对细菌内毒素敏感性增强,输液反应发生比例偏高,输液时应注意年老体弱和幼儿患者。
(3)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细菌内毒素有不同的耐受阈值,所以对敏感体质患者输液时要特别注意。
为什么提高输液瓶的高度能提高输液速率
人体内血液要靠心脏搏动来推动,心脏给血液的压力促使血液流遍全身。
输液时,输液瓶的高度决定了扎针处的液体压强,高度越高,压强越大,只有当压强大于血管内血液的压力时,瓶内的液体才能进入血管,否则就会发生“回血”。
同时高度增加,压强增大,压力也就增大,液体的流动速度自然也就增快了。
详细的原理可以参考物理学的液体压强那一部分。
输液泵的滴数计算 液体总量500ML,一分钟20滴,求流速一小时多少毫升怎
如果你用的输液器包装上注明的1ml=20滴,流速为25ml/h=25*20滴/h=500滴/60分钟=8.3滴/分钟。
当然,以上的计算是近似的,影响因素很多,尤其是1ml=20滴,临床实际使用过程中误差可能高达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