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价格因素及市场行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市场的供求关系和竞争态势。
本文将对价格因素及市场行情进行详细解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二、价格因素解析
1. 成本因素
成本是商品价格的主要构成部分,直接影响商品的市场定价。
商品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物流成本等。
供应商在制定价格时,需考虑成本的覆盖以及合理的利润空间。
当成本上升时,商品售价往往随之提高;反之,成本降低则可能导致商品价格下降。
2. 供需关系
供需关系是影响价格的另一重要因素。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往往会下降;而供不应求时,价格则可能上涨。
商家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准确判断供需关系,以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3. 竞争状况
市场竞争状况对价格影响较大。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企业可能采取降价策略。
而在垄断市场或差异化产品市场中,企业往往拥有较高的定价权。
4.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对价格的影响不容忽视。
政府通过政策调控、税收等手段影响市场供需和价格。
例如,对某些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可能导致价格上涨。
反垄断法、价格法等法规也限制了企业的定价行为。
三、市场行情详解
1. 行业发展趋势
行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市场行情。
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有助于企业把握市场机遇,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
例如,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与之相关的行业市场需求旺盛,企业发展前景广阔。
2. 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的市场行情存在差异。
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消费习惯等因素导致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有所不同。
企业需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市场策略。
3. 季节性波动
部分行业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如旅游、农业等。
季节性波动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
企业需提前预测季节性变化,以便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抓住市场机遇。
4. 国际市场影响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日益显著。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汇率变动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国内市场的行情。
企业需关注国际市场动态,以便及时调整出口和进口策略。
四、价格因素与市场的相互影响及应对策略
1. 价格变动对市场的冲击
价格变动可能引起市场供求关系的调整,进而影响市场竞争格局。
企业需密切关注价格变动,灵活调整市场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
2. 市场行情对价格策略的影响
市场行情影响企业的定价策略。
企业需根据市场状况,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市场需求旺盛时,可适当提高价格;在市场竞争激烈时,则需考虑降价以争夺市场份额。
3. 应对策略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应采取以下策略:
(1)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价格策略;
(2)加强成本控制,以提高产品竞争力;
(3)实施差异化战略,避免直接竞争;
(4)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形象和知名度;
(5)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五、结论
价格因素及市场行情对企业经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企业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地域差异,同时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通过实施有效的应对策略,企业可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0年大蒜价格趋势
2010年大蒜市场分析预测先回顾一下07、08年悲惨的大蒜市场,最低价位0.4元/公斤;打击的不仅是蒜农,连历年盈利的蒜商都难逃厄运。
09年迎来了久违的大蒜年,价位从09年上半年的5月份开始,大蒜价格一路飙升,甚至出现了媒体中称之为天价的大蒜,但是从蒜商获利而言却是暴利。
由于前几年蒜商亏损的缘故,蒜商初期的收购价并没有因产量和供求关系的原因,而使价位很高。
因此在本轮的大蒜价位上涨中,获利的以蒜商利润最大,而蒜农却没有从中获得很大利润,至少大部分蒜农没有获得很大利润。
造成09年大蒜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供需严重失衡。
其中: (一)供给减少 1、种植面积减少 由于受2006年大蒜价格上涨的刺激,2007、2008年全国大蒜种植面积盲目扩大,导致严重供大于求,大蒜收购价暴跌到0.4元/公斤,市场批发价一度跌到0.1-0.2元/公斤,蒜农、经销商损失惨重。
许多蒜农改种其他农作物,2009年全国大蒜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1250万亩缩减到900万亩 2、单产减产 由于蒜贱伤农,蒜农投入不足,疏于田间管理,加上梅雨等自然灾害,单产普遍减产20%以上。
种植面积的减少,再加上单产减产等因素,使2009年全国大蒜总产量从2008年的1026万吨减少到590万吨左右。
(二)消费增加 1、甲流 2009年全球发生甲流疫情,社会上流传大蒜可以预防甲流的说法,食用大蒜的消费群体增加,消费需求明显上升,更加剧了供求关系的失衡。
2 、种子消耗 2009年大蒜价格上涨,蒜农和经销商都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增强了蒜农的信心,各大蒜主产区及周边地区扩大了大蒜种植面积。
据初步统计,2009—2010年蒜季种植面积由2008–2009年蒜季的900万亩,回升到1200万亩左右,新增的300万亩种植面积,多消耗了50万吨种蒜。
那么, 2010年的大蒜市场行情会是什么样呢?它将会受以下几方面情况的影响而决定其走势: 1、2009年大蒜种植面积1200万亩(民间统计1150万亩),2008年种植面积900万亩(民间统计955万亩),2009年比2008年大蒜种植面积扩大了20-30%. 2、2010年收获的大蒜单产要减产已成定局,质量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主要原因是2009年种植大蒜时间比较晚,严寒天气提前到来,蒜苗还没长壮就受到冻害,往年大蒜年前7-9片叶子,2010年年前大蒜叶片只有4至6片,苗弱小,年前打春,年后生长期短。
预计减产20%左右。
3、虽然2009年种植面积比2008年扩大了20-30%,但2010年大蒜减产可以抵消扩大面积的产量,2010年大蒜收获总产量基本与2009年的总产量持平。
2009年大蒜库存量102.6万吨(老蒜13.9万吨,新蒜88.7万吨)。
4、最近几年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消费量的逐年增长已是事实,2005年-2009年我国大蒜出口分别是:126万吨,134.59万吨,143.57万吨,152万吨,170万吨,每年出口都在增长10万多吨。
国内市场消费也在增长。
5、种植成本增大。
每亩蒜种400斤蒜头需600-1000元;化肥:底肥300元,春天冲施肥80元,合计 380元。
犁地一遍80元,挠地两遍60元。
种蒜:100元; 浇地:一共3次,每次10元,合计30元; 地膜:50元。
除草剂:40元; 刨蒜:去根、剪杆、装袋,共计 400元;分级:50元。
用袋子: 20元 。
总计:1810-2210元 。
这样2010年大蒜成本合到每斤1元或1元以上。
6、2010年新蒜下来时,几乎无剩蒜。
2009年的种植面积虽有增加,但尚不足以填补08年库存剩的老蒜,是肯定的。
再则,2010年的蒜价较高是必然的,将刺激次蒜区再次增加种植面积,还将耗用部分蒜种。
蒜片蒜粉蒜油深加工产品,原料再贵也要生产一点,不可能连续两年不生产,还能满足供应。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2010年新蒜的价格将再创新高。
预计新蒜上市(半干蒜)蒜农将卖到1.5-2元一斤,干好将在每斤2-2.50元之间,后期收购价将在3.00–3.50元之间,收购价不排除突破3.50元的可能。
所以2010年蒜农较上年大蒜收入将明显增多,存储大蒜的商户也有利润可赚。
影响大米价格的因素有哪些?越全越好,3Q!
影响大米价格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季节与大米主产区的生产情况,如果遇到旱涝灾害导致粮食减产,则会使大米价格升高。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一些空穴来风的负面消息也会导致某种商品价格上扬或下跌。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逐渐加强,大米价格不单单是由中国大米的产量等导致的,还与其他国家大米的种植与产量等有关,比如说泰国大米。
影响大米价格走势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是国内外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后市价格难有大幅波动。
据统计,2011-2012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达到创纪录的8639.6亿斤,比上年度增加50.2亿斤;全球大米期末库存预计为1607.2亿斤,比上年增长62亿斤。
全国稻谷总产预计3746亿斤,近几年稻谷口粮消费呈下降趋势,如仍按2011年总需求3660亿斤测算,稻谷也将平衡有余。
二是惠农政策带来利好,稻米价格止跌趋稳。
国家已出台临时存储水稻收购政策,并确定东北三省收购水稻80亿斤,其中:安排黑龙江省收购48亿斤,收购价格为标准品每市斤0.92元。
另据了解,去年实施的外运补贴政策和东北稻米入关补贴政策实践证明对解决东北稻米销路效果良好,后期将继续实施。
三是种植成本增加,农户惜售增强。
国内总体物价水平不断上涨,生产资料价格以及人工成本上涨导致稻谷生产成本增加,将抬高2012年稻米市场价格底部。
加之2011年粳稻先抑后扬的市场走势,使农民期望值提高、惜售心理增强。
四是南方主产省粳稻价格将逐步止跌企稳。
随着稻谷水分的降低、利好政策的出台及国有粮食企业的入市收购,稻谷价格将止跌企稳。
五是国际稻米价格继续弱势运行,后期仍有下跌风险。
受全球供应提高,主要买家需求疲软影响,本周泰国指标大米价格较上周再跌4.5%,报每吨630美元。
越南大米价格约为每吨420美元。
越南工业贸易部已经正式要求财政部对大米出口征收零关税,旨在提高大米出口。
近日,国内稻米市场行情继续演绎稳中趋强的走势,而且在早稻强势效应及大米需求回暖的支撑下,关内大米价格继续稳中有升,市场购销活动也略有好转,东北产区加工企业开机生产率略有提高,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季节性效应表现明显。
而持续高走的早稻价格涨势明显放缓,部分产区在国家政策指导价及大米价格偏低的影响下,开始小幅回落,市场收购主体减少,有价无市状况趋于突出,但整体行情依然保持强势。
影响中国国内大米价格走势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东北地区稻米市场价格全面上涨,市场购销清淡的局面有所改善,部分加工企业入市采购原粮加工大米比较积极。
本次东北市场稻米价格全面提价,主要源于南方销区市场对东北米需求明显放大,随着新季籼米高价上市,处于低价位的东北米受到市场欢迎,出于比价的关系,商家及购销企业对东北米市场后期看涨,备货补库意愿大幅提高,进而带动东北产区大米出厂价格。
2,二月中旬以来,国内大米市场购销也日渐活跃,各地价格稳中有涨。
由于新季籼米的高价上市,受比价效应的支撑,处于低价位的粳米价格开始全面快速上涨,市场需求量也逐步增多。
当前贸易商普遍看好三月份大米行情,备货积极性继续提高,粳米采购量也稳步增加,后期随着中秋、国庆等消费旺季的到来,大米市场行情将有望稳中走强。
3,南方新产早稻在历时近一个月连续快速上涨后,二月中旬以来涨势有所放缓,当前产区大部分地区仍略有上涨,但市场火热的景象却难以延续,入市的购销双方都比较谨慎,看涨预期已逐渐减弱。
同时,当前部分地区早稻价格开始缓慢回落,市场有价无市的状况比较明显,原因主要是大米加工企业及米厂经营困难,入市采购难以为继,虽然目前早稻市场仍保持强势,但由于大米需求不旺、米价偏低及油糠等副产品价格大幅滑落,使得企业经营十分艰难,基本面临无利或亏本,开机生产意愿较低,观望等待心态明显。
4,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预测今年全球大米产量为6.68亿吨,比2011年增长1.5%。
大米产量预期转好使大米出口国纷纷取消出口限制,国际大米价格回落。
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国泰国政府近日宣布将对外销售210万吨储备稻谷,以便腾出国家储备粮库,用补贴价收购农民120万吨大米。
泰国政府的决定使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开始回落到近期的每吨700美元左右,只相当于4月份国际粮价最高位时的三分之二。
预计国内大米价格将保持高位平稳。
原油价格受什么因素影响?
影响原油价格的因素:影响原油价格的因素有很多,但总的来看,可以分为供与需两类因素。
一、供给类因素1生产国产量调整:由于石油的产出区域比较集中,所以产油国,尤其是石油的净出口国的产量调整就对石油价格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
这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影响。
OPEC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欧佩克,其成立于1960年9月14日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各自的和共同的利益。
OPEC的成员国历史上多有变动,目前有12个成员国,分别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
目前该组织成员国共控制约占全世界78%以上的石油储量,提供的原油则满足了全球约40%的需求。
正常情况下,欧佩克旨在通过消除有害的、不必要的价格波动,确保国际石油市场上石油价格的稳定,保证各成员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获得稳定的石油收入,并为石油消费国提供足够、经济、长期的石油供应,是一个保证原油价格稳定的重要力量,但是一旦由于某些原因其改变了原油产量,其对原油价格的影响也是长期的。
2战争因素影响由于以原油为原料的各种工业制品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消耗量十分巨大,所以世界各国的原油储备量都以天计,这也就使得一旦爆发战争影响到原油的正常生产和运输的时候都会造成油价大幅波动。
如在2011年利比亚战争期间,由于其东部重要的原油输出港班加西陷入战乱和大量外资石油公司员工的撤离,该国的原因生产和对外运输都受到了巨大影响,产量锐减至正常水平的一半,而同时的油价也创下了2009年以来的最高点,至今也没有被超越。
而历史上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更是直接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
此外,战争后的报复性行为和战争中的威胁行为也经常会影响的石油价格。
历史上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如前文中所提到的OPEC就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利用自身在石油储量占有率的优势逐渐强化在原油定价上的话语权,使原油价格自2两美元以下抬至3美元一桶,而在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联盟战败后,OPEC为报复欧美对以色列的支撑更是将原油价格从3美元上涨至13美元以上,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
而近年来,由于美国制裁伊朗,伊朗多次威胁封锁重要的原油运输通道霍尔木兹海峡,油价也因此多次出现波动。
二、需求因素1、全球经济状态 石油是现代工业社会的血液,一方面它会影响全球经济。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也会反过来影响到原油的价格:当全球经济持续繁荣,原油的需求量就会总体增加,反之就会减少需求量。
所以在全球经济遇到重大问题时,原油的价格会受到很大的打压。
如原油价格的历史最高点就出现在2008年年中,也就是金融海啸全面爆发的前夜,其后随着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原油价格再也没有回到147美元的高点。
2、全球原油库存变动尽管总的来说全球原油库存仅仅能够供应全球几十天的原油需求,但是原油库存的变化却能够敏感的反应出全球原油市场的供需对比的变化,一旦库存增加,基本上就说明原油出现了供过于求,反之则是供小于求。
而原油价格就会因此出现短期的波动。
这方面最为重要和权威的是国际能源署(IEA)的相关报告。
3、气候因素的影响 由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很多国家以原油制品为冬季供暖的主要燃料,这就使得气候也会在一些季节对原油的价格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尽管供需两方面都会对原油价格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原油自身在工业生产和应用的一些特点,如消耗巨大,同时为多个重要工业部门提供原料,所以其供应方面的影响更为巨大,单一事件的影响也更为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