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供需变化概述
在经济学中,市场的供需关系是推动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简单来说,市场供需变化指的是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应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发生变化。
这种平衡关系的变动直接影响着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从而导致价格产生波动。
在市场环境中,各种内外部因素都可能影响供需变化,进而对价格产生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对市场供需变化进行详细的描述。
二、供应方面的影响
供应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生产成本、生产效率、产能和库存等因素。
生产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供应商的利润和供应量,当生产成本上升时,供应商可能会减少供应量或提高售价,从而引发价格波动。
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供应量,从而对市场价格形成一定的压制作用。
产能的扩张或缩减决定着市场的供应能力,进而影响供需平衡和价格水平。
库存的充足与否也会影响供应情况,当库存不足时,可能会导致价格上涨。
三、需求方面的影响
需求方面的影响主要由消费者购买力、消费者偏好、市场需求潜力等因素决定。
消费者购买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需求量的增长幅度和速度,购买力强的消费者更容易推动价格上涨。
消费者偏好影响着特定商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当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偏好程度上升时,其需求量可能会增加,进而推动价格上涨。
市场需求潜力的变化预示着未来需求的变化趋势,对价格具有重要影响。
四、市场供需变化的具体表现
市场供需变化具体表现为价格的涨跌波动和市场的竞争格局变化。
当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价格往往会下跌;反之,当需求量大于供应量时,价格则会上涨。
市场供需变化还会影响市场的竞争格局,当供应量过剩时,企业间的竞争可能会加剧,进而通过促销、降价等手段吸引消费者;当供应量不足时,企业可能会形成某种程度的联合以维护自身利益。
这种竞争格局的变化也会对价格产生影响。
五、价格波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价格波动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于生产者而言,价格上涨可能带来利润增长,但同时也可能面临需求下降的风险;价格下跌则可能导致利润缩减甚至亏损。
对于消费者而言,价格上涨可能导致购买力下降,影响生活质量;而价格下跌则可能带来购买力的提升。
面对价格波动带来的挑战,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生产者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开发新产品等方式来适应市场供需变化和价格波动。
同时,还可以加强市场调研和预测,提前预判市场走势,制定合理的生产和销售策略。
加强行业合作和沟通也是应对价格波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消费者可以通过调整消费结构、合理安排预算等方式来应对价格波动带来的挑战。
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可以多加比较和分析价格差异和质量差异,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产品或服务。
同时,还可以通过理性消费观念的培养,避免盲目跟风购买等行为导致不必要的浪费和支出。
此外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监管措施来稳定市场价格水平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免受价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例如加强市场监管防止恶意竞争和哄抬价格等行为的发生以及通过宏观调控手段调节市场供需平衡等。
总之面对市场供需变化和价格波动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挑战促进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六、总结综上所述市场供需变化是推动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受到生产成本、生产效率、产能库存等供应方面以及消费者购买力、消费者偏好等需求方面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价格的涨跌波动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等。
面对市场供需变化和价格波动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包括生产者的调整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加强市场调研和预测以及消费者的调整消费结构合理安排预算等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以稳定市场价格水平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免受不利影响促进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是
一、定义: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只有在正确识别出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主动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进行的处理。
二、主要内容:1、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指由于外部环境意外变化打乱了企业预定的生产经营计划,而产生的经济风险。
引起环境风险的因素有: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使企业受到意外的风险损失;2)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外部环境的要求相违背而受到的制裁风险;3)社会文化、道德风俗习惯的改变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阻而导致企业经营困难。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指市场结构发生意外变化,使企业无法按既定策略完成经营目标而带来的经济风险。
导致市场风险的因素主要有:1)企业对市场需求预测失误,不能准确地把握消费者偏好的变化;2)竞争格局出现新的变化,如新竞争者进入,所引发的企业风险;3)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3、技术风险,指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由于遇到技术、商业或者市场等因素的意外变化而导致的创新失败风险。
其原因主要有:1)技术工艺发生根本性的改进;2)出现了新的替代技术或产品;3)技术无法有效地商业化。
4、生产风险,生产风险指企业生产无法按预定成本完成生产计划而产生的风险。
引起这类风险的主要因素有:1)生产过程发生意外中断;2)生产计划失误,造成生产过程紊乱。
5、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收支状况发生意外变动给企业财务造成困难而引发的企业风险。
6、人事风险,人事风险是指涉及企业人事管理方面的风险。
三、基本原则:1、全面周详的原则;2、综合考察的原则;3、量力而行的原则;4、科学计算的原则;5、系统化、制度化、经常化的原则。
运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分析说明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是怎样发挥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的?
我们作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时候,最关心的就是商品的价格。
但是商品的价格总是捉摸不定,同样一种商品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价格,甚至在同一时间,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地方的价格也时常是不一样的。
价值规律象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商品经济的变化和发展。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我们讲,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就一定存在价值规律。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价值规律并不是商品经济唯一的规律,商品经济中有许多经济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价值规律是其基本规律。
市场机制是市场内在的主体机制。
市场运用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来调节资源的配置,组织生产为经济服务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其实质就是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客观经济规律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其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在现时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碰到经济问题中的例子,新上市的西瓜一斤要卖到几块钱,远高于它的价值,而等到西瓜大量上市后同样一斤却只卖几毛钱,又低于它的价值,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不相符,主要是由供求不平衡造成的。
我们常讲:“物以稀为贵”,西瓜在刚上市的时候供应量比较少,相对来讲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为了买到西瓜,买西瓜的人就会互相竞争,这样卖西瓜的人就会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价值;相反,当西瓜大量上市以后,相对来讲就处于一种供大于求的状态,卖西瓜的人为了把西瓜卖出去,就会互相竞争,降低价格,从而使价格低于价值。
可见,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影响价格,引起价格上下波动,使商品的价格常于价值不一致。
而如名人字画,珍贵邮票等价格远高于它的价值,为什么它们的价格没有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因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要有一个条件,就是价格波动会影响供求,价格上涨会促使生产扩大,从而影响供求,使价格下降。
而文物、名人字画、珍贵邮票等它们的数量往往是一定的,不会因为价格的上涨而增加,即使价格上涨到惊人的地步。
也就是说,价格上涨不会促使这些商品扩大生产,增加供应量,这样就不能反过来抑制它们价格的上涨,在这里能够抑制它们价格上涨的因素就是人们的购买力。
但这是商品交换存在的某种特殊现象,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某些特殊现象,就否定价值规律的存在,无论是研究自然规律还是社会规律,都必须以大量的普遍存在的事实作为依据。
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就一定会有价值规律在发挥作用,我们不能消灭和改变价值规律,但是我们可以认识价值规律并利用它为我们服务。
我们按照价值规律办事,如果违背价值规律,就会受到价值规律的惩罚。
比如,现在国内市场上普通彩电可以讲是严重的供大于求,如果这时彩电生产商仍大势生产市场上常见的彩电,势必会造成严重亏损。
这个时候彩电的生产商应该改进技术,开发新品,生产市场上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样才能立足市场。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商品经济自然也不会例外。
决定商品经济运行的最基本的规律就是价值规律。
掌握了价值规律,就能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进退自如。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就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某种商品的供求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在经常的变动之中,比如,VCD刚上市,掀起一股购买浪潮,供不应求,价格很高,可大量厂家投产后,市场上供过于求,价格又暴跌。
商品时而供不应求,时而供过于求,使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发生价格背离价值并且经常波动的现象,正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表现。
它没有违背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正是实现等价交换的具体形式。
2010年大蒜价格趋势
2010年大蒜市场分析预测先回顾一下07、08年悲惨的大蒜市场,最低价位0.4元/公斤;打击的不仅是蒜农,连历年盈利的蒜商都难逃厄运。
09年迎来了久违的大蒜年,价位从09年上半年的5月份开始,大蒜价格一路飙升,甚至出现了媒体中称之为天价的大蒜,但是从蒜商获利而言却是暴利。
由于前几年蒜商亏损的缘故,蒜商初期的收购价并没有因产量和供求关系的原因,而使价位很高。
因此在本轮的大蒜价位上涨中,获利的以蒜商利润最大,而蒜农却没有从中获得很大利润,至少大部分蒜农没有获得很大利润。
造成09年大蒜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供需严重失衡。
其中: (一)供给减少 1、种植面积减少 由于受2006年大蒜价格上涨的刺激,2007、2008年全国大蒜种植面积盲目扩大,导致严重供大于求,大蒜收购价暴跌到0.4元/公斤,市场批发价一度跌到0.1-0.2元/公斤,蒜农、经销商损失惨重。
许多蒜农改种其他农作物,2009年全国大蒜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1250万亩缩减到900万亩 2、单产减产 由于蒜贱伤农,蒜农投入不足,疏于田间管理,加上梅雨等自然灾害,单产普遍减产20%以上。
种植面积的减少,再加上单产减产等因素,使2009年全国大蒜总产量从2008年的1026万吨减少到590万吨左右。
(二)消费增加 1、甲流 2009年全球发生甲流疫情,社会上流传大蒜可以预防甲流的说法,食用大蒜的消费群体增加,消费需求明显上升,更加剧了供求关系的失衡。
2 、种子消耗 2009年大蒜价格上涨,蒜农和经销商都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增强了蒜农的信心,各大蒜主产区及周边地区扩大了大蒜种植面积。
据初步统计,2009—2010年蒜季种植面积由2008–2009年蒜季的900万亩,回升到1200万亩左右,新增的300万亩种植面积,多消耗了50万吨种蒜。
那么, 2010年的大蒜市场行情会是什么样呢?它将会受以下几方面情况的影响而决定其走势: 1、2009年大蒜种植面积1200万亩(民间统计1150万亩),2008年种植面积900万亩(民间统计955万亩),2009年比2008年大蒜种植面积扩大了20-30%. 2、2010年收获的大蒜单产要减产已成定局,质量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主要原因是2009年种植大蒜时间比较晚,严寒天气提前到来,蒜苗还没长壮就受到冻害,往年大蒜年前7-9片叶子,2010年年前大蒜叶片只有4至6片,苗弱小,年前打春,年后生长期短。
预计减产20%左右。
3、虽然2009年种植面积比2008年扩大了20-30%,但2010年大蒜减产可以抵消扩大面积的产量,2010年大蒜收获总产量基本与2009年的总产量持平。
2009年大蒜库存量102.6万吨(老蒜13.9万吨,新蒜88.7万吨)。
4、最近几年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消费量的逐年增长已是事实,2005年-2009年我国大蒜出口分别是:126万吨,134.59万吨,143.57万吨,152万吨,170万吨,每年出口都在增长10万多吨。
国内市场消费也在增长。
5、种植成本增大。
每亩蒜种400斤蒜头需600-1000元;化肥:底肥300元,春天冲施肥80元,合计 380元。
犁地一遍80元,挠地两遍60元。
种蒜:100元; 浇地:一共3次,每次10元,合计30元; 地膜:50元。
除草剂:40元; 刨蒜:去根、剪杆、装袋,共计 400元;分级:50元。
用袋子: 20元 。
总计:1810-2210元 。
这样2010年大蒜成本合到每斤1元或1元以上。
6、2010年新蒜下来时,几乎无剩蒜。
2009年的种植面积虽有增加,但尚不足以填补08年库存剩的老蒜,是肯定的。
再则,2010年的蒜价较高是必然的,将刺激次蒜区再次增加种植面积,还将耗用部分蒜种。
蒜片蒜粉蒜油深加工产品,原料再贵也要生产一点,不可能连续两年不生产,还能满足供应。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2010年新蒜的价格将再创新高。
预计新蒜上市(半干蒜)蒜农将卖到1.5-2元一斤,干好将在每斤2-2.50元之间,后期收购价将在3.00–3.50元之间,收购价不排除突破3.50元的可能。
所以2010年蒜农较上年大蒜收入将明显增多,存储大蒜的商户也有利润可赚。